華為和小米在汽車市場之爭,誰更有機會勝出?互聯網+
導讀
如果華為一旦全力投入汽車行業,就如它在PC、穿戴、手機等行業那樣,可以迅速在汽車行業取得對小米的領先優勢。
如果華為一旦全力投入汽車行業,就如它在PC、穿戴、手機等行業那樣,可以迅速在汽車行業取得對小米的領先優勢。
隨著華為即將與北汽新能源合作發布第一款車型,小米也在近期成立汽車部門,華為和小米這兩家在眾多行業存在競爭關系的對手,誰將更有希望在汽車市場勝出呢?
華為在多個行業壓制小米 小米無疑是中國科技行業頗為亮眼的企業之一,這家成立于2010年的企業用兩年多時間就一度躋身全球手機前三、國產手機第一,此后又在移動電源、穿戴設備等行業取得領先地位,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500強企業。 不過隨著華為的發力,小米就逐漸被華為的光芒所掩蓋。華為在2013年底學習小米的互聯網營銷模式成立互聯網品牌榮耀,2014年四季度就在全球手機市場奪下前三名,2017年一季度榮耀在國內線上手機市場擊敗小米,此后華為手機的銷量一直都在小米之上,直到2020年下半年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手機的銷量開始衰退,小米才在2020年Q4擊敗華為。
2016年華為和小米都發布了PC產品,然而到2020年上半年華為在國內筆記本市場取得第二名,并與聯想成為唯二取得兩位數市場份額的PC企業,而小米在PC市場卻并未能取得靠前的排名。 在穿戴設備市場,小米曾長期在國內市場位居第一名,華為則在面臨重重困難的情況下卻在2020年Q2在國內穿戴設備市場擊敗了小米,該季度華為的穿戴設備出貨量同比猛增45%,小米則同比下滑9%,華為的市場份額領先小米超過三成。
這一切似乎都顯示出,華為進入小米所處的行業,華為總能后來者居上,沒有外力的影響,小米很難反敗為勝,小米面對著華為就只有一個無奈的結果。 華為在汽車市場很有可能擊敗小米 小米現在才成立汽車部門,研發汽車技術、梳理供應鏈、生產出汽車等等流程走完的話,可能3年時間未必夠,當然如果它選擇與汽車企業合作造車的話能提前推出汽車產品。 華為雖然一再強調不會造車,然而它申請的專利表明在數年前就已開始進行相關技術的研發和申請專利,據汽車科技媒體“autolab”分析國家知識產權局備案的公開專利信息指出華為申請的與汽車相關的專利達到1715件,高于小米的208件,在技術上比小米準備得更充分。
小米和華為都是科技企業,科技企業介入汽車行業的最大依仗就是它們的自動駕駛技術,而從“autolab”分析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信息來看華為申請的自動駕駛技術專利數量也領先于小米,在這三年時間里,小米未必能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跟上華為的腳步,在自動駕駛技術上沒有優勢又有什么籌碼與汽車企業合作制造汽車呢? 資金問題會對華為和小米的造車進程也會造成影響,小米宣布未來投資百億美元,2020年業績顯示華為的營收是小米的3.6倍,凈利潤是小米的5.0倍(2020年小米營收2459億元,經調整凈利潤為130億元;華為營收8914億元,凈利潤646億元),一旦華為決定造車,在資金投入方面肯定遠超小米,資金優勢足以讓華為保持領先優勢。 最后就是華為雖然一直聲稱不會自主造車,但是正如它在電視市場那樣,一直強調不會進入電視行業,然后忽然間智慧屏就出來了,華為可以一邊強調自己不會造車,一邊推出智慧交通工具,哈哈。
綜上,柏銘科技認為如果華為一旦全力投入汽車行業,就如它在PC、穿戴、手機等行業那樣,可以迅速在汽車行業取得對小米的領先優勢。 -------------------------------
柏銘科技 BMtech007

華為在多個行業壓制小米 小米無疑是中國科技行業頗為亮眼的企業之一,這家成立于2010年的企業用兩年多時間就一度躋身全球手機前三、國產手機第一,此后又在移動電源、穿戴設備等行業取得領先地位,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500強企業。 不過隨著華為的發力,小米就逐漸被華為的光芒所掩蓋。華為在2013年底學習小米的互聯網營銷模式成立互聯網品牌榮耀,2014年四季度就在全球手機市場奪下前三名,2017年一季度榮耀在國內線上手機市場擊敗小米,此后華為手機的銷量一直都在小米之上,直到2020年下半年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手機的銷量開始衰退,小米才在2020年Q4擊敗華為。

2016年華為和小米都發布了PC產品,然而到2020年上半年華為在國內筆記本市場取得第二名,并與聯想成為唯二取得兩位數市場份額的PC企業,而小米在PC市場卻并未能取得靠前的排名。 在穿戴設備市場,小米曾長期在國內市場位居第一名,華為則在面臨重重困難的情況下卻在2020年Q2在國內穿戴設備市場擊敗了小米,該季度華為的穿戴設備出貨量同比猛增45%,小米則同比下滑9%,華為的市場份額領先小米超過三成。

這一切似乎都顯示出,華為進入小米所處的行業,華為總能后來者居上,沒有外力的影響,小米很難反敗為勝,小米面對著華為就只有一個無奈的結果。 華為在汽車市場很有可能擊敗小米 小米現在才成立汽車部門,研發汽車技術、梳理供應鏈、生產出汽車等等流程走完的話,可能3年時間未必夠,當然如果它選擇與汽車企業合作造車的話能提前推出汽車產品。 華為雖然一再強調不會造車,然而它申請的專利表明在數年前就已開始進行相關技術的研發和申請專利,據汽車科技媒體“autolab”分析國家知識產權局備案的公開專利信息指出華為申請的與汽車相關的專利達到1715件,高于小米的208件,在技術上比小米準備得更充分。

小米和華為都是科技企業,科技企業介入汽車行業的最大依仗就是它們的自動駕駛技術,而從“autolab”分析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信息來看華為申請的自動駕駛技術專利數量也領先于小米,在這三年時間里,小米未必能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跟上華為的腳步,在自動駕駛技術上沒有優勢又有什么籌碼與汽車企業合作制造汽車呢? 資金問題會對華為和小米的造車進程也會造成影響,小米宣布未來投資百億美元,2020年業績顯示華為的營收是小米的3.6倍,凈利潤是小米的5.0倍(2020年小米營收2459億元,經調整凈利潤為130億元;華為營收8914億元,凈利潤646億元),一旦華為決定造車,在資金投入方面肯定遠超小米,資金優勢足以讓華為保持領先優勢。 最后就是華為雖然一直聲稱不會自主造車,但是正如它在電視市場那樣,一直強調不會進入電視行業,然后忽然間智慧屏就出來了,華為可以一邊強調自己不會造車,一邊推出智慧交通工具,哈哈。

綜上,柏銘科技認為如果華為一旦全力投入汽車行業,就如它在PC、穿戴、手機等行業那樣,可以迅速在汽車行業取得對小米的領先優勢。 -------------------------------
柏銘科技 BMtech007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