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與周鴻祎打了三場仗:過去各勝一場,如今又在造車相遇互聯網+
導讀
雷軍與周鴻祎相愛相殺。
雷軍與周鴻祎相愛相殺。

作者:龔進輝 最近,浙江衛視鬧了個大烏龍,把雷軍、周鴻祎兩位商業大佬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原來,浙江衛視錯誤地把在今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發言的雷軍當成周鴻祎,不僅讓雷軍無奈躺槍,也讓周鴻祎發出“這是我嗎”的靈魂拷問。 最終,或許是迫于輿論壓力,亦或是認識到自己犯了一個低級錯誤,浙江衛視第一時間向雷軍、周鴻祎道歉。拋開這一小插曲不談,雷軍與周鴻祎這對自帶流量的冤家總是被外界拿來對比,其實他們很早就認識,一路走來彼此相愛相殺,在各大戰場上互有勝負、互相成就。 我總結,雷軍與周鴻祎打了三場盡人皆知的仗,過去周鴻祎在安全上贏了雷軍,雷軍則在智能手機一役贏了周鴻祎。如今,雙方爭相布局新能源汽車賽道,不斷積蓄能量,大戰一觸即發。 第一場仗:安全 周鴻祎勝 眾所周知,PC時代,360憑借“免費”這一殺招,俘獲大量用戶,將金山、瑞星等傳統安全巨頭打得節節敗退,迅速成為新晉安全巨頭。當然,金山、瑞星并未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反擊,為自身爭取更多戰略主動權。 以金山為例,2010年11月,雷軍旗下金山安全與從360出走的傅盛創辦的可牛宣布合并,新公司更名為“金山網絡”(即獵豹移動前身),由傅盛操盤。同時,金山網絡旗下王牌產品金山毒霸推行永久免費策略,與360硬碰硬。 事實證明,免費策略的確徹底盤活金山網絡,加上后來推出的獵豹瀏覽器,獲得不少用戶認可,但并不足以與360抗衡。于是,金山網絡只好另辟蹊徑,選擇出海這條路,傅盛將邊緣切入、做風口上的紫牛和單點極致這一產品心法發揮到極致,最終在2014年5月成功帶領金山網絡上市。 如今,盡管傅盛治下的獵豹移動仍保留安全底色,但安全業務所貢獻的收入占比偏低,“內容”、“AI”成為其新標簽。其中,獵豹商場機器人表現尤為搶眼。而360在C端安全上依然是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安全公司,并不斷發力B端政企安全,夢想是構建國家級分布式安全大腦。 不難看出,安全這一仗,周鴻祎的360贏了雷軍的獵豹移動,長期專注的力量果然強大,這恰恰是360的制勝關鍵。 第二場仗:智能手機 雷軍勝 兩次做手機失敗是種什么體驗?周鴻祎心里最清楚,360曾先后兩次殺入手機市場,但都無疾而終,最終不得不放棄自己心心念念的手機夢。2012年5月,周鴻祎聯合一些小廠推出360特供機,試圖狙擊剛起勢的小米,盡管他自認為是為數不多參透小米模式精髓的人,即硬件免費,且與小米撕逼撕得不亦樂乎,引發外界關注,但并未改變360特供機的命運。 結果可想而知,360特供機以失敗告終,根本原因在于無資本捆綁導致協同性差,以及未組建自己的手機團隊,本質上是一群烏合之眾勉強拼湊出個松散聯盟。后來,雷軍在與周鴻祎交流時,一針見血地點出360特供機失敗的原因,即沒有做到All in,360在手機這件事上沒有全力以赴,天真地以為弄個部門或總監就能與整個小米對壘,這顯然不切實際。 2014年12月底,周鴻祎吸取360特供機的教訓,攜手酷派卷土重來,資金、團隊均到位,擺出一副大干一場的架勢,但這只是做手機成功的必要條件。由于主打安全這一差異化賣點不受用戶待見,360手機開始效仿小米改走性價比路線,的確獲得一定的人氣和口碑,但千元機市場殺紅眼,加上遲遲沒有填補線下市場的空白,導致其未能成為“迷你版小米”,始終處于不上不下的尷尬狀態。 2019年7月,360手機被曝出已暫停,360官方澄清道,手機業務并非完全暫停,只是放緩,團隊仍在努力尋找5G機會。在我看來,盡管360官方回應沒有把不繼續做手機的話說死,但360手機基本上涼涼了。2個月后,一向耿直的周鴻祎終于說了大實話,暗示360手機是被友商干死的,而友商自然包括小米,盡管后者并未公開把360手機視為值得警惕的對手。 “手機行業的友商定義不一樣,手機行業里的友商意思就是干死你們,所以我就退出了這么可怕的市場。”他說道。如今,手機江湖已沒有360的一席之地,而小米卻蒸蒸日上,今年Q2首度超越蘋果躋身全球第二,雙方境遇呈現天壤之別。整體來看,在與周鴻祎圍繞智能手機的兩次較量中,雷軍都贏得最終勝利,不同之處在于第一次是小勝,第二次則是完勝。 第三場仗:新能源汽車 即將開打 只要有商機,就會吸引各方瘋狂競逐,一場大戰在所難免。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是今年科技圈最熱門的風口之一,這不,亦敵亦友的雷軍、周鴻祎不約而同在造車這門生意上相遇。只不過,前者是親自下場,后者是通過投資+合作的方式入局。 今年3月底,雷軍宣布,小米將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市場,自己將親自帶隊負責該項目,未來10年將投入100億美元,初期投入100億元。他坦言,小米造車將是自己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我很清楚,這個決定意味著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聲譽,再次披掛上陣,為小米汽車而戰!” 由此可見,雷軍在造車上下了很大決心。而小米選擇造車的原因并非盲目跟風,而是不做不行,不做的話就會落伍。“對于小米而言,如果有一天成為全球消費電子領域的第一,但沒做新能源汽車,可能就變成傳統公司,存在落伍的風險。”他說道。今年9月,小米汽車正式注冊,總部落戶北京,雷軍高調曬出團隊合影。 有人把這一重要時刻與11年前雷軍等小米創始團隊一起喝小米粥相提并論,不僅代表小米汽車正式開啟創業征程,也預示著未來小米汽車將像小米手機一樣大有可為。而小米汽車的野心的確很大,有媒體報道,其計劃在2024年上半年出車,此后三年,每年推出一款新車,且這三年總銷量要達到90萬輛,但這一說法并未得到小米官方證實。 周鴻祎也不甘示弱,今年5月,360入股哪吒汽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正式殺入新能源汽車賽道。他自曝,打算造車之前,自己和雷軍聊了聊,雷軍鼓勵自己造車,說這件事十分復雜,涉及到很多供應鏈,但也很簡單,要把汽車看成產品,用熟知的互聯網的思路去做產品。 “我恍然大悟,所以我打算做這個產品,還想去哪吒汽車做首席產品體驗官,不管怎么樣,我努力了!”周鴻祎說道。入股哪吒汽車后,他為其操碎了心,不僅賣力宣傳、幫忙招人,還在至關重要的產品定義環節頻頻支招。哪吒汽車也不負眾望,表現愈發穩健,已穩居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且很有希望挺進第一梯隊。 在剛剛過去的9月,哪吒汽車交付量首次突破7000臺,達到7699臺,環比增長281%,連續8個月創下交付量記錄。今年1-9月,其累計交付突破4萬臺,達到41427臺,同比增長425%,今年有望突破6萬臺年銷量規劃目標,估計周鴻祎心里樂開了花。 不過,他別高興太早了,因為新能源汽車風口剛起,市場格局遠未到明朗的時候,接下來哪吒汽車不僅面臨與“蔚小理”的競爭、傳統汽車巨頭的反攻,還要提防小米這一潛在勁敵。別看小米汽車首款量產車要等到2024年才亮相,而哪吒汽車現在銷量就節節攀升,但并不代表小米汽車無法對其構成威脅。 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智能加電動,使汽車行業從原來的機械行業越來越接近消費電子,這是小米的強項,雷軍明顯強于周鴻祎,不僅在于小米兩度擊敗360手機,還在于雷軍正是用這套理論來鼓勵周鴻祎造車;另一方面,盡管現在小米汽車的團隊規模、供應鏈資源、技術積累比不上哪吒汽車,但小米遠比哪吒汽車有錢,且手機各項資源可以平移到造車,實力不容小覷,可能上演后發制人。 因此,目前哪吒汽車只是暫時領先小米汽車,并不代表可以一直領先,好戲還在后頭。放眼未來,雷軍與周鴻祎的造車大戰懸念叢生、勝負難料,讓子彈先飛一會,時間終將給出答案。

作者:龔進輝 最近,浙江衛視鬧了個大烏龍,把雷軍、周鴻祎兩位商業大佬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原來,浙江衛視錯誤地把在今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發言的雷軍當成周鴻祎,不僅讓雷軍無奈躺槍,也讓周鴻祎發出“這是我嗎”的靈魂拷問。 最終,或許是迫于輿論壓力,亦或是認識到自己犯了一個低級錯誤,浙江衛視第一時間向雷軍、周鴻祎道歉。拋開這一小插曲不談,雷軍與周鴻祎這對自帶流量的冤家總是被外界拿來對比,其實他們很早就認識,一路走來彼此相愛相殺,在各大戰場上互有勝負、互相成就。 我總結,雷軍與周鴻祎打了三場盡人皆知的仗,過去周鴻祎在安全上贏了雷軍,雷軍則在智能手機一役贏了周鴻祎。如今,雙方爭相布局新能源汽車賽道,不斷積蓄能量,大戰一觸即發。 第一場仗:安全 周鴻祎勝 眾所周知,PC時代,360憑借“免費”這一殺招,俘獲大量用戶,將金山、瑞星等傳統安全巨頭打得節節敗退,迅速成為新晉安全巨頭。當然,金山、瑞星并未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反擊,為自身爭取更多戰略主動權。 以金山為例,2010年11月,雷軍旗下金山安全與從360出走的傅盛創辦的可牛宣布合并,新公司更名為“金山網絡”(即獵豹移動前身),由傅盛操盤。同時,金山網絡旗下王牌產品金山毒霸推行永久免費策略,與360硬碰硬。 事實證明,免費策略的確徹底盤活金山網絡,加上后來推出的獵豹瀏覽器,獲得不少用戶認可,但并不足以與360抗衡。于是,金山網絡只好另辟蹊徑,選擇出海這條路,傅盛將邊緣切入、做風口上的紫牛和單點極致這一產品心法發揮到極致,最終在2014年5月成功帶領金山網絡上市。 如今,盡管傅盛治下的獵豹移動仍保留安全底色,但安全業務所貢獻的收入占比偏低,“內容”、“AI”成為其新標簽。其中,獵豹商場機器人表現尤為搶眼。而360在C端安全上依然是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安全公司,并不斷發力B端政企安全,夢想是構建國家級分布式安全大腦。 不難看出,安全這一仗,周鴻祎的360贏了雷軍的獵豹移動,長期專注的力量果然強大,這恰恰是360的制勝關鍵。 第二場仗:智能手機 雷軍勝 兩次做手機失敗是種什么體驗?周鴻祎心里最清楚,360曾先后兩次殺入手機市場,但都無疾而終,最終不得不放棄自己心心念念的手機夢。2012年5月,周鴻祎聯合一些小廠推出360特供機,試圖狙擊剛起勢的小米,盡管他自認為是為數不多參透小米模式精髓的人,即硬件免費,且與小米撕逼撕得不亦樂乎,引發外界關注,但并未改變360特供機的命運。 結果可想而知,360特供機以失敗告終,根本原因在于無資本捆綁導致協同性差,以及未組建自己的手機團隊,本質上是一群烏合之眾勉強拼湊出個松散聯盟。后來,雷軍在與周鴻祎交流時,一針見血地點出360特供機失敗的原因,即沒有做到All in,360在手機這件事上沒有全力以赴,天真地以為弄個部門或總監就能與整個小米對壘,這顯然不切實際。 2014年12月底,周鴻祎吸取360特供機的教訓,攜手酷派卷土重來,資金、團隊均到位,擺出一副大干一場的架勢,但這只是做手機成功的必要條件。由于主打安全這一差異化賣點不受用戶待見,360手機開始效仿小米改走性價比路線,的確獲得一定的人氣和口碑,但千元機市場殺紅眼,加上遲遲沒有填補線下市場的空白,導致其未能成為“迷你版小米”,始終處于不上不下的尷尬狀態。 2019年7月,360手機被曝出已暫停,360官方澄清道,手機業務并非完全暫停,只是放緩,團隊仍在努力尋找5G機會。在我看來,盡管360官方回應沒有把不繼續做手機的話說死,但360手機基本上涼涼了。2個月后,一向耿直的周鴻祎終于說了大實話,暗示360手機是被友商干死的,而友商自然包括小米,盡管后者并未公開把360手機視為值得警惕的對手。 “手機行業的友商定義不一樣,手機行業里的友商意思就是干死你們,所以我就退出了這么可怕的市場。”他說道。如今,手機江湖已沒有360的一席之地,而小米卻蒸蒸日上,今年Q2首度超越蘋果躋身全球第二,雙方境遇呈現天壤之別。整體來看,在與周鴻祎圍繞智能手機的兩次較量中,雷軍都贏得最終勝利,不同之處在于第一次是小勝,第二次則是完勝。 第三場仗:新能源汽車 即將開打 只要有商機,就會吸引各方瘋狂競逐,一場大戰在所難免。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是今年科技圈最熱門的風口之一,這不,亦敵亦友的雷軍、周鴻祎不約而同在造車這門生意上相遇。只不過,前者是親自下場,后者是通過投資+合作的方式入局。 今年3月底,雷軍宣布,小米將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市場,自己將親自帶隊負責該項目,未來10年將投入100億美元,初期投入100億元。他坦言,小米造車將是自己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我很清楚,這個決定意味著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聲譽,再次披掛上陣,為小米汽車而戰!” 由此可見,雷軍在造車上下了很大決心。而小米選擇造車的原因并非盲目跟風,而是不做不行,不做的話就會落伍。“對于小米而言,如果有一天成為全球消費電子領域的第一,但沒做新能源汽車,可能就變成傳統公司,存在落伍的風險。”他說道。今年9月,小米汽車正式注冊,總部落戶北京,雷軍高調曬出團隊合影。 有人把這一重要時刻與11年前雷軍等小米創始團隊一起喝小米粥相提并論,不僅代表小米汽車正式開啟創業征程,也預示著未來小米汽車將像小米手機一樣大有可為。而小米汽車的野心的確很大,有媒體報道,其計劃在2024年上半年出車,此后三年,每年推出一款新車,且這三年總銷量要達到90萬輛,但這一說法并未得到小米官方證實。 周鴻祎也不甘示弱,今年5月,360入股哪吒汽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正式殺入新能源汽車賽道。他自曝,打算造車之前,自己和雷軍聊了聊,雷軍鼓勵自己造車,說這件事十分復雜,涉及到很多供應鏈,但也很簡單,要把汽車看成產品,用熟知的互聯網的思路去做產品。 “我恍然大悟,所以我打算做這個產品,還想去哪吒汽車做首席產品體驗官,不管怎么樣,我努力了!”周鴻祎說道。入股哪吒汽車后,他為其操碎了心,不僅賣力宣傳、幫忙招人,還在至關重要的產品定義環節頻頻支招。哪吒汽車也不負眾望,表現愈發穩健,已穩居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且很有希望挺進第一梯隊。 在剛剛過去的9月,哪吒汽車交付量首次突破7000臺,達到7699臺,環比增長281%,連續8個月創下交付量記錄。今年1-9月,其累計交付突破4萬臺,達到41427臺,同比增長425%,今年有望突破6萬臺年銷量規劃目標,估計周鴻祎心里樂開了花。 不過,他別高興太早了,因為新能源汽車風口剛起,市場格局遠未到明朗的時候,接下來哪吒汽車不僅面臨與“蔚小理”的競爭、傳統汽車巨頭的反攻,還要提防小米這一潛在勁敵。別看小米汽車首款量產車要等到2024年才亮相,而哪吒汽車現在銷量就節節攀升,但并不代表小米汽車無法對其構成威脅。 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智能加電動,使汽車行業從原來的機械行業越來越接近消費電子,這是小米的強項,雷軍明顯強于周鴻祎,不僅在于小米兩度擊敗360手機,還在于雷軍正是用這套理論來鼓勵周鴻祎造車;另一方面,盡管現在小米汽車的團隊規模、供應鏈資源、技術積累比不上哪吒汽車,但小米遠比哪吒汽車有錢,且手機各項資源可以平移到造車,實力不容小覷,可能上演后發制人。 因此,目前哪吒汽車只是暫時領先小米汽車,并不代表可以一直領先,好戲還在后頭。放眼未來,雷軍與周鴻祎的造車大戰懸念叢生、勝負難料,讓子彈先飛一會,時間終將給出答案。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