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智能汽車“孤島”,鴻蒙OS會是那座“橋”嗎?互聯網+
導讀
鴻蒙OS的發散聚合:汽車是“萬物”也可是“中心”
鴻蒙OS的發散聚合:汽車是“萬物”也可是“中心”
文|智能相對論(aixdlun)
作者|leo陳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里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
16世紀英國詩人約翰·多恩,也是一名著名的布道者,在病痛纏身之時并沒有被擊垮,反而創作出了經典作品《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上面的便是其中的經典詩句。
6月2晚間,在HarmonyOS 2及華為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余承東也引用了“萬物互聯時代,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在這句話之前,華為正式公布了可以覆蓋多個終端的HarmonyOS,以及搭載HarmonyOS 2的HUAWEI MatePad Pro、HUAWEI Watch 3等產品。
如果我們將技術和一開始的詩句結合,就產生了對鴻蒙OS非常感性且形象的認知:鴻蒙OS將以其跨終端交互能力,消除平臺間的技術枷鎖,把人和萬物聯結成一個智慧化“大陸”,在全球,沒有任何設備會是一座“孤島”。
在這些設備之中,小到手機、手表和插座,大到冰箱、空調和汽車,都是鴻蒙OS這個“根”連接的一部分。每個部分都值得討論,而在作者看來,會想去關心的問題是智能汽車,以及鴻蒙OS與汽車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
鴻蒙OS的發散聚合:汽車是“萬物”也可是“中心”
在發布會上,余承東介紹了華為全場景1+8+N智慧生活解決方案,一站式解決智能家居、智慧辦公、智慧出行、運動健康、影音娛樂5大生活場景。當下智能汽車風口正盛,同時華為在推動智能汽車業務,外界會關注鴻蒙OS“上車”將給用戶帶來哪些新的體驗。
關于鴻蒙OS應用于整車,當晚的發布會僅出現過“遠程控車”四字。而在之前的上海車展上,華為已經展示鴻蒙車機操作系統demo,向外界露出其“冰山一角”。在「智能相對論」看來,鴻蒙OS對智能汽車能力的提升,主要在于兩個方面:
1、鴻蒙OS的“發散邏輯”:由“1”到萬物,到智能汽車
這一點并不難理解,“1”目前主要是手機,而“智能汽車”是可以被其分散控制的一個產品終端。
一直以來,當我們利用手機去控制其他任何終端時,大多需要一個APP,而鴻蒙OS承擔的一個角色就是消除它。通過鴻蒙OS帶來的控制中心,與其他終端之間建立簡約且直觀的連接方式,來省去點開APP這一操作步驟。
控制中心包括播控中心、快捷開關、超級終端三個模塊,通過模塊化的排列形式,鴻蒙OS呈現給用戶的界面是比過去更加簡單直接的。
同時,華為將包括汽車在內的產品互聯互通和IoT的集中管理置于其中。超級終端采用磁吸交互,用戶指尖拉動比如電腦、汽車等圖標,吸附于手機圖標,即可連續調用不同的設備,實現快速的多屏協同操作。
在“手機-汽車”這條支線上,通過手機這個中心,用戶能夠看到汽車相關信息,并且實現汽車相關功能。比如,汽車狀態顯示、車門開關鎖、車窗控制等。更形象地看,當用戶指尖觸碰手機屏幕中的一個個控制點時,經過“手機-汽車”這條線,觸及的是車載大屏這個面。
這樣對于用戶而言,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手機到車機無縫銜接。雖然目前在實現的功能上,鴻蒙OS還不具備“獨特性”,但是其對于車機系統而言,最重要的是底層架構的改變,尤其是手機連接車機等終端的分散拓展特性,這也是華為打造“華為智能座艙”的核心基礎之一。
2、鴻蒙OS的“聚合邏輯”:智能汽車也可以有控制中心
通過鴻蒙OS,手機內容可以一鍵投送至電視等大屏顯示,聲音也可以一鍵投送至音響,圍繞這塊屏幕有著一些承載智能化的硬件工具。而在智能汽車內,同樣有著液晶屏幕、音響、高清攝像頭、麥克風等等,它們其實可以被視為車內的一個智慧大屏。
而承載這塊智慧大屏的車,不再單單是其中的一個終端,反而還能提供用戶一個控制中心。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我們上車之后,手機可以直接切換到車載大屏上,車機系統就能夠實現與手機一樣的查看APP、視頻、通話等等功能。
在理想狀態下,對車機系統的簡單操作,就可以遠程控制其他所有搭載鴻蒙OS的終端。在此過程中,單獨依靠汽車就能完成,只要車載智慧大屏存在,和汽車互聯互通的所有終端都能被控制,并幫助其拓展應用邊界。
所以,鴻蒙OS與智能汽車之間的聯系,也可以是把萬物“聚合”于車。這部車長出大腦和感官,能夠和比如手機進行協同,創造出更多的功能。接下來要做的,是繼續提升傳輸延遲的效率、保證安全的通信、優化成本和功耗,最終獲得最佳的使用體驗。
回頭來看,其實鴻蒙OS的“發散邏輯”和“聚合邏輯”彼此不矛盾。鴻蒙OS手機目前是中心,而智能汽車也可以成為中心。不是以某一個設備終端為主,去連接其它輔助設備。如果以一個統一的邏輯來講,這就是“去中心化”,所有設備去組成一個超級協同終端。
造鴻蒙與造車不可兼得,生態繁榮離不開“朋友圈”
當發布會還未結束時,北汽的北京品牌與極狐就同時宣稱將支持鴻蒙OS。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官微當晚還放出一張HarmonyOS車機操作系統的海報,背景為極狐阿爾法S,下方寫到:“基于HarmonyOS,華為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實現全場景協同,應用常用常新,不同設備間互聯互通,業務無縫流轉,聯接智能家居等1+8+N設備。”
去年北京車展,是華為正式發布智能座艙解決方案的時間,方案中包含HarmonyOS車機OS軟件平臺、Harmony車域生態平臺以及智能硬件三大平臺。到了今年舉辦的上海車展,華為展示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而鴻蒙OS車機操作系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一路看下來,一方面,鴻蒙OS不同于安卓和iOS,目標是萬物互聯時代,智能汽車是不可或缺的全新終端。另一方面,無論官方還是合作方的消息都有在強調“鴻蒙OS之于車企”、“鴻蒙OS之于智能汽車”以及“基于鴻蒙OS的整套方案如何”,無形之中也平衡了“華為”所處地位。
由此或許可以推測,通過鴻蒙OS,華為更希望的是打造生態。鴻蒙OS遠景是生態全景,是整個“萬物互聯時代”,助力華為“1+8+N”戰略實現;鴻蒙OS近景是生態場景,是多個細分場景,包含基于鴻蒙OS的華為智能座艙。
對于智能座艙,如果將鴻蒙OS比作“每道菜必要的原材料”,華為還承擔著“加工”的角色。這時候,思考需要加入什么,再以怎樣的方式端給車企用戶“智能座艙”這道菜,最終讓整桌“生態”盛宴做到盡善盡美。
目前,鴻蒙OS已搭載在吉利、比亞迪部分車型上,將作為華為智能座艙的一部分進入整車前裝,包括極狐、賽力斯等已經與華為展開深度合作的品牌有望率先裝車。根據華為在該領域的布局,未來可能主要作為Tier 2供應商切入智能座艙產業鏈,去創造更多配套機會。
而下場造車和打造生態其實存在矛盾,因為現階段造車會制約華為生態的發展。
鴻蒙OS要凸顯其多終端協同優勢,需要足夠多的終端加入進來,持續擴大“朋友圈”。華為多次強調“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也是為了避免與其他車企產生競爭關系,為鴻蒙OS鋪路。
華為自研的汽車關鍵部件,比如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傳感器,有鴻蒙OS的配合能為自動駕駛相關產品帶來更優秀的功能和體驗。這個時候,華為需要與車企形成合作而不是競爭關系,不擺出造車爭搶蛋糕的姿態。
目前,與鴻蒙OS展開合作的應用服務伙伴已經超過300個,硬件合作商超過1000家,開發者人數已經超過了50萬。以鴻蒙OS為基的生態已經在快速架構,只是生態能否繁榮成熟,還需要時間去等待。
與CarPlay一決高下,鴻蒙OS“上車”道阻且長
提到車載系統,除了鴻蒙OS,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會是蘋果CarPlay。其最早將智能手機生態引入車內,目前已然成為蘋果的又一“利潤奶牛”。蘋果CarPlay的市場地位穩固,對鴻蒙OS起步和擴大市場占有率,潛在威脅最大。
蘋果在去年指出,全球售出的新車中有超過80%支持CarPlay。還有數據顯示,在受訪者中,36%的中國智能手機用戶認為CarPlay屬于汽車的必備功能,歐洲29%的用戶持有相同的態度。這足以體現蘋果CarPlay在車機系統中的地位。
有部分業內人士表示,鴻蒙OS若在功能、體驗感上不比CarPlay差,國內市場的市占率超過CarPlay是可以期待的。這個說法其實過于樂觀,雙方的競爭也將會是持久戰,焦灼程度并不亞于手機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市場格局穩定后,后來者難以從中撕開一道新口,因為后來者需要挑戰的是先行者整個行業生態。對于手機,鴻蒙OS面對市場份額的壓力,能夠試圖以存量和在售手機升級來緩解,那么車機系統呢?這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在「智能相對論」看來,無論是手機還是車機系統,當市場態勢形成后,已經無法按照現有的模式奪得量,而更應該從“結構”做改變去創造增量。這就涉及到三點:對底層的思考、對長期的思考、對終極的思考。
對底層的思考在于底層技術創新。拿鴻蒙OS舉例,比如分布式應用、系統模塊化解耦,實現統一的控制中心、“超級終端”功能等等。
對長期的思考在于發展過程中,需要面對什么或解決什么問題。比如,鴻蒙OS目前沒有一個盈利的商業模式,需要靠參與者共同思考出來,也需要成功的商業案例作為范本。參與者比如企業、開發者一定會是“種子”,去突破鴻蒙OS成長之困。
對終極的思考在于明確終點、明確最終形態。蘋果CarPlay或許不是車機未來,但其單憑成為iPhone真正的拓展屏幕,就已經引發一場車機革命;鴻蒙OS著力點是物聯網,把物聯網每個節點去做統籌,成為可以應用不同領域、不同終端的萬物互聯OS。
若通俗理解兩者的區別,蘋果CarPlay其實更為細分、專注;鴻蒙OS則更為泛化,要求分散、要求“廣”和“多”。
單就車機系統而言,鴻蒙OS的泛化目前更多的是一種劣勢,需要來自應對蘋果CarPlay的挑戰。可如果跨設備連接做得足夠好,泛化也可能是優勢,成為制勝車機系統的利劍。它是十分矛盾的存在,而關鍵就在于鴻蒙OS能將物聯網全連接發揮到怎樣的極致。
總的來看,鴻蒙OS展示的愿景足夠美好,值得期待。其底層基礎、終極形態是創新且具有顛覆性的,不過也會遇到一些困難,無論手機還是車機。可以預見的,鴻蒙OS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深挖智能這口井,同好添加vx:zenghy2017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
?AI產業新媒體;
?今日頭條青云計劃獲獎者TOP10;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霸占”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萬個為什么》
?【重點關注領域】智能家電(含白電、黑電、智能手機、無人機等AIoT設備)、智能駕駛、AI+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云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