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升級后,釘釘能否打通“賺錢”的任督二脈?互聯網+
導讀
最新的產品升級舉動,也是為盈利積蓄能量和做準備。
最新的產品升級舉動,也是為盈利積蓄能量和做準備。
4月18日,在釘釘2023春季釘峰會上,其總裁葉軍宣布釘釘產品將全面智能化,升級成為智能協同辦公平臺、智能應用開發平臺,并正式接入阿里巴巴“通義千問”大模型。
會上,釘釘發布基于阿里千問大模型的智能化能力,輸入斜杠“/”,喚起釘釘魔法棒,就能自動安排會議日程、擴寫方案、生成會議紀要、聊天記錄摘要等功能。
事實上,因為初始的免費策略,以及產品帶來的便捷、便利性,釘釘成長很快。截至2022年12月28日,釘釘用戶數超6億,企業組織數超2300萬家,付費日活躍用戶數為1500萬。
然而,商業化的難題也一直困擾著釘釘。
阿里財報顯示,2020財年第四季度創新計劃和其他部分調整后的息稅前利潤損失達30.63億元,相較2019年同期虧損為19.32億元,大幅擴大。
對此,阿里解釋稱,主要是由于在疫情期間免費提供遠程辦公軟件釘釘導致。
另一方面,在2020年阿里推動“云釘一體”戰略實施后,阿里云起色也不是太好。2023財年Q1-Q3,阿里云收入增幅分別為10%、4%、3%,顯著放緩。
該背景下,釘釘學習“賺錢”時不待我。
據節點財經了解,釘釘已推出三種主要商業化模式,即三專年費模式(專業釘、專屬釘、專有釘)、平臺分潤模式,以及硬件許可模式。
第一站模式下,專業版年費是9 800元,專屬版是1 0萬元起,專有版是1 00萬元起;第二種模式下,釘釘提供開放平臺給合作伙伴銷售SaaS生態軟件,其收取最高15%的傭金;第三種模式下,合作伙伴基于釘釘底座開發的硬件產品,釘釘開放SDK接口,收取10%的傭金。
同時,釘釘不斷強化自身PaaS底座的能力,從APaaS延展至BPaaS,更好地服務銷售和產品。
不過,釘釘的商業化具體進度如何,尚沒有外在數據呈現。但葉軍曾在2022年底對媒體透露,釘釘目前仍在投入期,希望很快可以實現收支平衡。
顯然,最新的產品升級舉動,也是為盈利積蓄能量和做準備。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