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紅利“余額不足”,“優愛騰”額手相慶?互聯網+

沒有版權內容的小視頻平臺生存也會更加艱難,部分內容創作者發現在短視頻平臺上傳經過簡單剪輯、切條的內容,視頻平臺之間的競爭、不同視頻內容創作者之間的競爭仍舊存在。
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將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將單條短視頻侵權法定賠償額上限提高至500萬元,下限確定為500元。
近日,優愛騰(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等視頻網站和各大影視公司發布聯合聲明,表示對目前網絡上出現的影視作品內容未經授權進行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行為進行維權。
短視頻平臺與長視頻平臺之間既有矛盾,也有合作。視頻賽道頻發侵權現象的原因是什么?監管之手對UGC創作者和視頻用戶的影響如何?各大視頻網站平臺的未來競爭會呈現怎樣的格局?
短視頻賽道野蠻生長滋生侵權亂象
大風起于青萍之末,短視頻賽道是怎么發展到人人聲討的地步呢?
2012年11月,快手從一款提供GIF圖片制作及分享功能的工具應用,轉型為短視頻社區。
2016年,字節跳動開發的今日頭條已經靠推薦算法取得成功,張一鳴嘗試把這種先進的流量分發模式遷移到視頻平臺,于是抖音在這年9月正式上線。之后抖音和快手成長為短視頻賽道中的頭部玩家,并互為競爭對手。
根據去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在新網民對網絡視聽應用的使用率上,短視頻以77.2%遠超過綜合視頻的54.8%。這代表短視頻已經吸引到視頻用戶的大部分注意力,短視頻平臺的商業價值也在節節攀升。
在利益的驅動下,平臺間和創作者間的競爭越發激烈。由于原創內容創作難度大、投入成本高、生產周期長,基于長視頻(娛樂綜藝,影視劇,演唱會等)的二次創作成為短視頻創作者快速獲取流量的捷徑。部分內容創作者發現在短視頻平臺上傳經過簡單剪輯、切條的內容,可以在短時間牟取大量利益。
在知乎上出現諸如“還有哪些普通人不太知道的暴利行業”之類的問題,其中有一個高贊答復,講述了某頭部博主掌握幾百個賬號,以團隊方式操作每天發視頻,平均每個號一天賺50元左右,月盈利超過10萬元。這種強盜式創作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二創作者效仿。
《2020中國網絡短視頻版權監測報告》顯示,2019年至2020年10月,累計監測疑似侵權鏈接1602.69萬條,獨家原創作者被侵權率竟高達92.9%。可見短視頻平臺的內容侵權現象已經十分猖獗,到了監管部門無法容忍的程度。
于是,2018年3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文件——《關于進一步規范網絡視聽節目傳播秩序的通知》,將部分網絡視聽節目非法抓取、剪拼改編的行為定性為侵權。
通知還嚴格管理包括網民上傳的類似重編節目,不給存在導向問題、版權問題、內容問題的剪拼改編視聽節目提供傳播渠道。隨后,相關部門約談了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等15家短視頻平臺。
盡管監管機器已經發動,但為何依然有部分平臺及視頻內容生產者仍在“鉆空子”?原因是知識產權法的“避風港原則”可以幫助平臺規避侵權風險。
《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十二條內容為:網絡服務提供者為服務對象提供信息存儲空間,供服務對象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并具備下列條件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其中“下列條件”包括以下“不合理”款項:
(一)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的理由應當知道服務對象提供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侵權;
(二)在接到權利人的通知書后,根據本條例規定刪除權利人認為侵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
概括地說,短視頻平臺方沒有權利對用戶的私人上傳內容進行干涉,如果這些內容涉及侵權,用戶刪除侵權內容后可免除責任或由侵權者單獨承擔責任,平臺并不需要承擔責任。但不良影響已經造成。
由于短視頻行業發展時間較短,相關制度不完善、調查取證困難、訴訟成本較高等問題阻礙著原創者的維權途徑。不同影視作品的版權分布在一家或者多家出品公司手中,如果不是一些劇綜與短視頻平臺合作,很多二創作者并不知道如何獲取版權。對于單打獨斗的博主來說,獲取版權的難度又過大。最終產生了類似“劣幣驅逐良幣”的避風港效應。
“避風港效應”的存在損害了原創作者的創作積極性,也損害了版權方的商業利益。而被侵權最多的內容,主要是集中在“優愛騰”等幾家主流視頻網站的影視作品和綜藝節目,這無疑是幾家平臺參與發布聯合聲明的原因。
避風港效應無法在短時間內徹底消除,視頻平臺之間的競爭、不同視頻內容創作者之間的競爭仍舊存在,于是短視頻平臺、長視頻平臺、原創方和二創作者各自摸索出一些特殊的“生存方式”。
短視頻平臺是雙邊網絡的主導者,為了流量和內容的豐富,默許了部分侵權內容的上傳。長視頻平臺為了活躍平臺流量,舉辦沒有獲得版權方許可的二創活動。長視頻劇集在短視頻平臺上的宣傳需要和KOL、KOC合作,明確授權代價太高,索性直接開白名單,允許KOL、KOC進行二次創作。
用戶在抖音等平臺上搜索熱播劇集的關鍵詞,找到“優愛騰”等平臺上需要付費的節目,雖然是被拆條的短視頻合集,全然不影響免費追完一整部劇。也有網友說,正因為看了“三分鐘看完XXX電影”之類的短視頻,才知道這部電影值不值得付費觀看。
由此可見,短視頻賽道應有的合理秩序差不多全亂了。
新規則對創作者和用戶利大于弊
“優愛騰”等73家影視傳媒機構將矛頭直指三大頭部短視頻平臺——抖音、快手、B站,以及平臺上的內容創作者們。這次聯合聲明的打擊范圍非常廣泛,包括混剪、切條、搬運、鬼畜、同人,reaction視頻等等。很多以二次創作為業的視頻內容創作者開始擔憂正在面臨的窘境,并探索轉型的可能性。
“搬運”和“切條”毫無疑問是最沒底線的侵權行為;reaction視頻通常涉及到單個視頻版權問題,以后或許只對人氣網紅和KOL這樣的作者才有商業價值;“混剪”和“鬼畜”迎合了小眾用戶的審美偏好,但涉及到多個視頻的版權,這種二創作品的數量可能也會大幅減少;“同人”視頻可以存在,但不能以盈利為目的。總之,以上各種形式的二創總體上受到很大約束。
B站UP主發條張是“電影最TOP”賬號的主理人,近幾年來依靠電影混剪解說成為大V,擁有361萬粉絲。看到聯合聲明后,他在微博上表示要轉型“教育博主”,“真要影視解說干不下去我就回家帶孩子,換媳婦上班養家?!毖哉Z中透露著無奈。
有影視二創博主透露,這一聲明目前對于混剪類博主和reaction博主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因為無論如何做二創,這些類型的內容都勢必會涉及原片素材使用。
但是,從行業長遠發展的角度看,由于現代生活工作方式導致業余時間碎片化,用戶對短視頻的旺盛需求會繼續存在,視頻版權方和長視頻平臺當然不會放棄在短視頻平臺做宣傳的營銷途徑。因此,原創內容受到新法規的妥善保護,無疑為合規的視頻二創作者產出更高質量和差異化內容提供了良性的創作環境,以中長尾垂類內容為主題的創作者,其創作積極性也會得到鼓勵。
新規則下長短視頻平臺間的博弈
自從短視頻搶奪了用戶有限的注意力,長短視頻平臺之間的競爭就開始了。新規則對長短視頻平臺的影響并不相同。
許多人吐槽騰訊微視作為和“抖快B”對標的短視頻平臺,是一次失敗的嘗試。但在73家單位聯合聲明的壓力下,一方面“抖快B”不得不下架一大批無版權內容,另一方面微視從騰訊視頻得到海量版權內容的加持,微視在短視頻賽道的競爭力或許會得到一些提升。
短視頻平臺吃到了這個賽道野蠻生長時期的紅利,也為未來“正規作戰”做了準備。短視頻平臺未來會和長視頻平臺互相補充,形成內容生態。
以頭條系為例,西瓜視頻除了在中短視頻領域深耕,也通過版權購買方式補充了一些影視和劇綜等長視頻內容。甚至在去年國內受到新觀疫情影響的禁足時期,大膽嘗試了首次在線上(西瓜視頻)獨家播放徐崢執導的賀歲片——《囧媽》。
西瓜視頻雖然暫時不如“優愛騰”內容豐富,在一定程度上卻是抖音不可或缺的戰略儲備資源庫,為自家抖音平臺的二創作者提供可方便使用的長視頻素材,避免在監管之手來臨時,陷入二創類短視頻內容“青黃不接”的窘境??梢灶A料,西瓜視頻未來或將成為“優愛騰”們的有力挑戰者。
通過天眼查APP檢索顯示,騰訊微視的競品數量達到100個。在視頻賽道整體步入正規發展階段之后,沒有版權內容的小視頻平臺生存也會更加艱難,而有耐心做出一些特色垂類內容的平臺,則會生存得更好。
對比近年國內產出的各類影視劇的收視率,不難發現,一部劇是否深受歡迎在上映前似乎是可以預期的。比如說,“大IP+小鮮肉”的模式可以吸引青年觀眾群體,成為收視率和票房的有效保障。那么,提前拿下新上映劇集和優質內容的版權甚至是獨家版權,就會成為長視頻平臺的主要競爭策略之一。
優質劇集的出品方也傾向于尋找流量較大的平臺合作,從而最大限度地獲得收益。而“優愛騰”們所購買的大量版權內容在新法規的強力保護的下,也會獲得更加可靠的回報,多年的“負盈利”現象或許也會有所緩解。
向善財經原創稿件,訂閱號ID:IPOxscj,商務轉載合作聯系:a913613543,轉載保留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