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洲丝袜传媒另类_日韩在线免费视频_国内一区在线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在線青少兒教育,正在打造新一批網癮少年互聯網+

瀟湘Lee金融說 2020-12-07 16:04
分享到:
導讀

甜甜媽媽給甜甜看英語動畫片,網癮兒童煉成記 甜甜的媽媽選擇英語在線課程,在《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這本書中。

作者/陳曦

來源/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媽媽,我的IPAD呢?我要學英語了。”5歲半的甜甜從幼兒園回來,迫不及待地翻出自己的IPAD,熟練地輸入開屏密碼,打開某英語學習軟件,找到自己喜歡的英語動畫片,然后開始一邊吃零食一邊看。

在這個期間,她的媽媽一直在廚房忙碌,準備一家人的晚餐。

看英語動畫片已經成為甜甜每天回家以后的第一件事情。看完固定的30分鐘以后,如果還沒開始吃晚餐,她又會打開某識字軟件,玩一會識字游戲,直到爸爸回家,一家人開始吃飯。

甜甜的媽媽給甜甜買了三種不同的在線網課,包括英語課、邏輯思維練習和識字課。甜甜每天在家很長一段時間就是捧著自己的IPAD,在不同的軟件之間來回切換。

所以,IPAD每天必須要充好電,甜甜一天也不能離開它。

筆者在近距離和甜甜相處一晚后,不由感慨,技術,開啟了孩子的童年,但技術也正在培養一批新的網癮兒童。

網癮兒童煉成記

甜甜的媽媽選擇英語在線課程,是因為甜甜所在的公立幼兒園不教英語,而她的同事的孩子們都在三歲左右開始了英語的學習,有的是上的私立幼兒園,有的是上的線下培訓機構,每周都會有2節左右的英語課。

三歲這個時間點也是非常微妙的。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語言學家萊尼伯格(Lenneberg)認為,兒童學習外語最好的時間大約是2歲到青春期。所以不少孩子家長在2歲左右開始準備,等孩子3歲左右就正式報班學習了。盡管按照2001年教育部的規定,中國學生學習外語的起始年齡最早為六七歲。

甜甜媽媽看到同事們在朋友圈打卡練習,孩子能說出“apple”“panda”這樣的日常單詞,也會回答“Whatcoloristhis?”這種常用短語,甚至還會跟著英語兒歌一起載歌載舞時,她有些著急了。

在請教了同事,同時在網上做了大量功課之后,甜甜媽媽開啟了瘋狂網課購買。

她“入坑”的第一個英語APP是“小小優趣”。這個APP里面有大量的英語兒歌和動畫片,比如早教機構很喜歡帶孩子唱的“SuperSimpleSong”,還有甜甜很愛看的《小豬佩奇》也有英語版。甜甜媽媽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年的會員,并且向甜甜宣布,每天甜甜的動畫片時間改成了英語動畫片。

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

甜甜媽媽在一番研究之后,給甜甜報名了學而思的ABCReading線上課,想讓甜甜和美國孩子一樣,同步學習分級英語RAZ。甜甜媽媽做的功課告訴她,RAZ是目前全球最多小朋友學習的英語分級閱讀。

學完英語還不夠,甜甜媽媽想到孩子很快就要讀一年級,要開始重視數學和識字了,又接連給甜甜報了“火花思維”和“洪恩識字”。

甜甜幾乎沒有多少抗拒,就接受了這些APP,因為,好玩兒。

這些APP有幾個共同的特點:

1、引入了大量的動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一開始,甜甜媽媽給甜甜看英語動畫片,甜甜還有些抗拒,但是在給甜甜放了她熟悉的《小豬佩奇》的英文版后,甜甜就接受了。而像ABCReading的RAZ,也是通過動畫形式展示給孩子看。火花思維同樣是主打情景動畫故事+知識點操作互動,用萌萌的動物形象和故事情節來吸引孩子觀看。

2、通過測試、互動和游戲激發孩子的“成癮性”。像ABCReading會在孩子看完動畫書的內容之后,設計一些小測試,火花思維會用剪、貼、畫、拼等形式要求孩子完成作業,洪恩識字更是會有闖關游戲給孩子玩。

比如洪恩識字中學習“頭”字,是蜜蜂在大人的頭上盯了兩個包,然后孩子就負責給包涂藥水,貼創可貼。

甜甜媽媽說,這些游戲確實好玩,認字也多,但是孩子會“上癮”。如果不提醒甜甜停下來,甜甜能玩上一個小時,還帶動著甜甜的三歲半的弟弟山山也一起玩。

“他們太精了,明明是想玩游戲了,卻說是要識字了。”甜甜媽媽無奈地說。

就這樣,在精心設計的APP課程吸引之下,甜甜每天都會“學習”,如果放學回來,媽媽不讓甜甜玩IPAD,甜甜還會哭鬧。

而像甜甜這樣的兒童,還有千千萬萬。

僅僅是少兒英語這個賽道,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0上半年中國在線少兒英語教育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少兒英語在線用戶就多達580萬人。

誰在助力網癮兒童的煉成?

那么,究竟是誰將兒童們推向網絡的?

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幾乎是中國父母們眼中的金科玉律了。前程無憂在2019年曾經做過一項前程無《2019國內家庭子女教育投入調查》,調查顯示,38.8%的受訪家庭用于子女校外教育和培養的投入占家庭年收入的2-3成。

父母們堅信:教育是家庭對下一代的期許,也是對未來的投資。要投資,就不能手軟。于是成千上萬的學費就砸了下去。

另外,殘酷的升學率數字,也讓父母們不得不焦慮。據統計,2019年全國初中升普通高中升學率為57.73%,高考本科錄取率不足42%,985、211乃至一類本科的錄取率更遠低于此,即使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幼升小、小升初,海量學生對于好學校的競爭也堪稱白熱化。

如果說小學之后的教育,有一個考試成績作為量化標準,小學之前的教育,拼的就是孩子的“起跑線”了,父母們總希望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

誰在焦慮,就去賺誰的錢,這已經成為了賺錢最好的路子。

在學前教育賽道上,遍布著競爭者。

英語、數學(思維)、編程、語文等細分學科上,每個學科都擠滿了“大牌”。“螳螂財經”不完全統計地整理了下表:

而資本更是十分看好在線教育賽道,一輪又一輪的投錢。今年6月底,作業幫宣布完成7.5億美元的E輪融資;10月22日,今年以來已經第三次融資的猿輔導宣布完成G+輪融資,投后估值達155億美元;11月8日,豌豆思維宣布完成由軟銀領投1.8億美元的C輪融資。

《商業數據派》最新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2020年在線教育行業披露的融資金額共計約388億元,較比2019年同期的108.75億元,增長了256.78%。

總而言之,家長們憂心孩子的未來,機構Get到了家長們的焦慮,資本助推了機構的擴張,在最頂級的IT工程師、教育學者、心理學家們的設計之下,特別針對兒童們的課程如流水線般生產出來。

不想上癮、不想沉浸?不存在的。

比如瓜瓜龍在其宣傳語中是這樣描述的:在瓜瓜龍英語課程中,由于2-8歲孩子的注意力時間短,因此團隊以幾十道生產流程,做出了趣味動畫,把課程時間嚴格控制在7-15分鐘。短時、高頻、趣味的“玩中學”,能夠降低認知成本,讓兒童印象深刻,并且產生信任感,進而讓孩子沉浸在瓜瓜龍的課程中。

成癮還是成才?

誰來檢驗孩子們到底成才了嗎?

實際上,學前教育的學習效果幾乎無法衡量。5歲時會背九九乘法表,到了10歲時,大家都會了;5歲時識得500個漢字,到了10歲時,大家也都會了。

時間抹平了起跑時搶出來的那點速度。有研究表示,提前學帶來的學習優勢,在小學三年級就會逐一消解。

另外,英語靠看動畫片就能提高?那多少人看了長達十年的美劇,英語到底提高了嗎?玩游戲就能識字?識字是扎扎實實靠著閱讀的積累,才能連詞成句,否則只認字,不知道每個字的具體應用,又有什么意義呢?

玩就是玩,學就是學,不要將玩和學混為一談。

以英語學習為例,英語教育專家白雁飛認為,想讓孩子有一口漂亮的口音,要抓住兩個關鍵點:大量地聽和有意識地模仿。其中的“大量”是要下苦功夫的,絕不是玩中學,就能達到“大量”的。

在《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這本書中,作者蓋兆泉同樣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上中學之前,孩子要始終保持’聽’這條線高于’讀’這條線。”蓋兆泉的孩子從一年級下學期到三年級下學期,大概聽了700本英文小說,讀了100本英文小說。

想要玩中學,很可能只是邊學邊玩,最后成為一個離不開電子設備、熱衷于用手機、IPAD玩游戲的“網癮兒童”。

沒有成才,反而成癮。

玩游戲,是青少年網絡成癮最大的因素。我國青少年在使用互聯網時最大的特點是喜愛娛樂類的信息及應用,其中網絡游戲使用率達64.3%,而其中的未成年群體網絡游戲使用率已高達67.9%。

網絡成癮已經成為了一種病,統計數據表明,全世界范圍內青少年過度依賴網絡的發病率是6%,我國比例接近10%,城市青少年網絡成癮的比例更大。據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第三次網絡成癮調查研究顯示,我國城市青少年網民中網絡成癮青少年約占14.1%,為2404余萬人。

這一連串數字觸目驚心。已經有一定自制力的青少年尚且深陷網絡無法自拔,四五歲的兒童,哪里能夠自控呢?而在他們小小年紀就感受到了網絡游戲的“迷人”之處,當他們能夠逐漸父母嚴格掌控之后,又如何阻止他們向“成癮”的一面滑去呢?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專門強調,青少年要正確認識網絡,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要立長志,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然而,孩子們的學習卻恰恰有可能是讓他們“成癮”的開端。

誠然,網絡帶給了人們便利,讓父母能夠找到更好的教育資源,讓孩子學到更豐富的知識。拋棄網絡,顯然是不明智的。但是,是主動使用還是被動使用,如何避免孩子成癮,始終是一個難解的課題。

我們已經不需要更多的網癮少年了。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歡迎來到財經愛好者聚集地,同好共同交流請添加微信:tanglangcaijing01

此內容為【螳螂財經】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螳螂財經(微信ID:TanglangFin):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維密秀”被誰殺死了?》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


孩子 甜甜 英語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