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洲丝袜传媒另类_日韩在线免费视频_国内一区在线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貓眼能用"貓爪"拿到大文娛的"門票"嗎?互聯網+

IPO財經向善 2020-08-19 19:25
分享到:
導讀

也就是貓眼的老本行在線票務平臺上,來自貓眼的數據顯示,貓眼專業版數據這么高。

文:向善財經

貓眼最近發布了半年報,根據財報顯示,貓眼娛樂上半年營收2.031億元,去年同期19.84億元,營收減少主要是由于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在線娛樂票務服務、娛樂內容服務以及廣告服務及其他所得收益減少,上半年凈虧損4.307億元。

自從2019年不再票補之后,貓眼終于實現了盈利,但是上市之后,在線票務已經遇到了瓶頸,貓眼必須講出更好的故事,由此貓眼全文娛誕生。然而如今在線票務仍占營收半壁江山,在上半年疫情黑天鵝影響下,貓眼巨虧,未來的貓眼有希望在巨頭的夾縫中生存下來嗎?

半年差點把去年盈利虧完?

貓眼起源于美團,其前身是成立于2012年2月的"美團電影",然后在2013年1月更名為"貓眼電影",在2016年4月,貓眼從美團分拆獨立并獲得其A輪融資,同年,貓眼引入了光線傳媒,然而光線傳媒入股貓眼的消息剛一公布,其股價就幾乎跌停。2017年騰訊入股,騰訊承諾,只要其持有本公司5%以上已發行股本,就不會與本集團在在線娛樂票務服務業務中競爭。

首先,美團在2016年就把其分拆出去的選擇還是挺明確的。畢竟自2013年開始,貓眼連虧了六年之久,并且美團還能找到騰訊和光線兩位巨頭一起背鍋,這筆買賣不可謂不劃算,畢竟光線傳媒、騰訊都屬于財務投資,是希望貓眼能為其帶來豐厚利潤的,只不過貓眼居然成了一個賠錢的"包袱"。

貓眼娛樂在過去一段時間一直都處于虧損狀態,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與2018年,貓眼凈虧損額分別達到12.97億元、5.08億元、7610萬元、1.38億元。

盡管有著三位大佬的撐腰,貓眼仍然是有些扛不住,據天眼查顯示,在2018年貓眼為了融資,出現了高達10次的股權出質事件。在2019年初,互聯網公司扎堆上市,估值不會太高的時間點,貓眼也急匆匆的上市,希望能盡快為自己回血。

2018年,貓眼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國產電影主控發行方,自然而然,貓眼在2019年上市并結束了票補,但是甭管之前的在線票務大戰打得有多激烈,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似乎已經意識到,單純的在線票務可能還撐不起一門生意,它最多能算作是一個大生態上寄托的小環節罷了。

貓眼一直被認為是一家依靠賣電影票而發展壯大起來的公司,外界由此也給它貼的"票販子"的標簽,為了擺脫外界這種固有認知,貓眼希望通過調整產業布局來減少其對票務服務的依賴。

去年7月,貓眼娛樂在北京舉行"2019貓眼全文娛戰略升級發布會",正式發布貓眼全文娛戰略"貓爪模型"。由最初的文娛票務平臺升級為包括票務、產品、數據、營銷和資金五大領域在內的綜合文娛服務平臺。

盡管貓眼一直在加碼電影制作領域,然而持續盈利或許對貓眼來說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來自貓眼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10日,中國大陸電影市場總票房僅為27.71億元,同比降低九成。巧合的是,貓眼娛樂上半年的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也下降了將近九成。而且僅上半年的虧損,就差點超過去年全年的盈利,真的讓人唏噓不已。

晃蕩的基本盤

最重要的是,貓眼的基本盤似乎也不再穩當。

首先貓眼開啟票補時代,掀起了觀影消費增長潮,確實培養了消費者線上購票的意識,但是補貼一停止,立刻打回了原形。

2019年上半年,國內電影票房收入下降2.7%,觀影人數陡崖式下跌,降幅達10.3%。整個行業的降溫,電影消費"去泡沫",讓貓眼盈利壓力巨大。而在今年,疫情作為時代的一粒塵,落在貓眼身上變成了一座山。

另外,在早期相對繁榮的票補時代可能還無法發現問題,在疫情催化劑作用下,我們漸漸可以發現一些端倪:在線票務領域似乎產生了脫媒效應,影院和消費者都有脫離第三方票務平臺交易的趨勢。

所謂脫媒效應,是指在進行交易時跳過所有中間人而直接在供需雙方間進行,當雙方選擇在平臺之外進行交易往來時,這樣做導致的成本降低將使得供給方和需求方同時獲利。

對于消費者來說,在哪里購買電影票是沒有什么差別的,最重要的是價格,哪里便宜去哪里買,早期票補時代貓眼推出9.9購票,給電影院帶來了收益,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雙方都是受益者,貓眼也迅速占據了在線票務發行市場。

在如今線上購票方式的多元化,加上票補的結束,貓眼已經失去自身的價格優勢,例如微信小程序的推出,使得各大影院已經上線自己的購票小程序,用戶就地理位置和個人偏好原因,有固定常去的電影院,也可以通過固定的影城APP下單。同樣是會員模式,貓眼因為收取服務費的緣故,價格反而更高。

以最近熱映的《八佰》同一個電影院的票價為例,左邊電影院小程序的正常票價為39元,右邊貓眼上的票價為41元,相比之下貓眼高了2元,如果對比兩者的至尊卡與折扣卡價格,貓眼比影院小程序上價格高4元。

此前據紅星新聞報道,成都和平電影院在7月17日開啟網絡預售后,當天放出的165張電影票盡數售罄,但影城收入卻只有16.5元。相關員工透露,3.1元的票價中,影城實際收入只有0.1元,而其中3元都是票務平臺收取的服務費。

對于影院來說,精細化運營越來越重要,他們正準備下場,想要親自掌握票務入口位置。

如今數據已經成為新興的生產要素之一。只有掌握了票務入口,顧客的年齡、性別、賣品消費習慣、觀影偏向、以及影院區位輻射范圍內消費者習慣的觀影時間等都可以有效獲得,可以有效提高影院的精細化運營能力。

而且目前掌握自營渠道相比以往也更加容易,例如上文提到的微信小程序就非常容易實現,據了解,萬達、大地、耀萊、博納、比高等影院,均可在微信小程序中購票,可見影院也在加大對自有系統的投入,避免受制于人。

而且貓眼有多次被行政處罰的經歷,其可信度也在不斷受到質疑。

據企查查檢索顯示的信息來看,貓眼在去年有過兩次行政處罰。然而據一些媒體報道,2019年,貓眼公司其實有3起行政處罰記錄,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先后分別罰款7萬,3萬,7萬元。理由分別是未向消費者明示演出最低時長及演出最低曲目數量,涉嫌存在未經批準、擅自出售演出門票的違法行為以及涉嫌存在擅自從事營業性演出經營活動的違法行為。

在年初不少媒體報道稱,北京貓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被北京市東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20萬元,而理由是"經營者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貓眼方面給出的回應是去年年初一次優惠觀影活動中,有其中一家合作機構合約到期,但在宣傳頁面中沒有及時刪除,導致宣傳內容與實際不符。

而且貓眼售票也更加依賴于巨頭的流量入口,自身APP的月活用戶占比極少。2018年前三季度貓眼各渠道合計的平均月活用戶數為1.346億人次,其中美團系導流占比為53.6%,騰訊系占比41.3%,貓眼自營渠道僅占5.1%。

當然這也與貓眼本身極強在線票務工具屬性有關,對于用戶來說價值較為單一,似乎貓眼也沒有找到什么有效的拓展C端用戶價值的方式,如果說看影評的話,用戶或許更加相信豆瓣的評分,而且如今貓眼已經下場成為"選手",已經失去了平臺的中立屬性,對于用戶來講,可信度并不高。

畸形的"貓爪"

當然在去年,貓眼就選擇了深入上游,進擊文娛產業,打出了"貓眼全文娛"的口號。同時提出的還有一個貓爪模型,那么出現一個問題,這只貓的爪子能拿到文娛的入場券嗎?

貓爪模型由資金平臺、營銷平臺、產品平臺、數據平臺和票務平臺組成。

資金平臺是為行業伙伴提供資金支持;營銷平臺是在線上和線下兩個層面基于流量和交易支持為優質內容宣發或娛樂營銷;產品平臺包括"貓眼通"和"場館通"兩個產品平臺,貓眼通服務于影視全流程,場館通則是服務影院、現場娛樂場館;數據平臺則是以自身的數據提供全面的市場分析和策略建議;票務平臺就是貓爪起家的東西,是老本行。

貓眼如今自身都難保的情況下,其資金平臺感覺很難有所作為,畢竟在如今的光景下自己能夠活下去都已經不錯了。

在營銷上貓眼的線下整合力度還是比較強的,貓眼與多家影院都有合作,并且在商圈和高校擁有大量曝光點。不過在疫情期間由于停擺,這一優勢也成為貓眼的一大負擔。

不得不說,經過多年的在線票務方面的數據積累,貓眼在文娛數據方面還是擁有一定的話語權的,實際上數據才是貓眼的重中之重,不管是貓眼的營銷平臺還是產品平臺,都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持。

不過貓眼在數據方面似乎給人一種"不著調"的感覺。

2015年,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顯示當年7月票房市場總收入為54.9億元,其中電商票務占據46%的份額,約為25.3億元。按照貓眼電影公布的22億元交易額(7月單月),這意味著貓眼電影占據了電商票務市場的87%的市場份額。這一數據一經曝出,在當時似乎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2018年4月28日,貓眼主發行的電影《后來的我們》上映,結果上映首日晚卻被曝出大量集中退票的情況,被業內懷疑為搶占排片制造虛假的預售成績。

此外在今年電影復工首日,貓眼和燈塔票房數據差了有將近100萬。對此,有網友稱,兩者都是根據售票情況估算的。而燈塔專業版在社交平臺@貓眼專業版,并表示,貓眼專業版數據這么高,是不是沒有識別隔行隔位的鎖座位置,識別代碼可以私信找自己。

錯誤或不準確的數據通常被稱為"臟數據"。如果數據不準確,它的價值會突然降低,對其他數據元素也產生負面影響,準確性視為現代數據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在這里不得不懷疑貓眼是否滿足數據行業的一個基本要求——嚴謹準確。

當然一切都要回到貓眼的基本盤,也就是貓眼的老本行在線票務平臺上,畢竟數據也是來源于此。

今年疫情影響是持久而深遠的,一直到7月20日,低風險地區的部分電影院才再次開門營業,為了保證觀影安全,各地政策對影院經營也提出諸如上座率不超過30%、日排片減至正常時期的一半、不能售賣零食和飲料等要求。

也有不少影院倒閉,據數據顯示,2020上半年,全國共有321家影院相關企業吊銷、注銷;其中,6月單月吊銷、注銷數量超過100家。這勢必也會對貓眼持續盈利造成影響。

不過花旗認為影院重新開放后票房將取得不錯的復蘇,而受到影視圈關注的電影的陸續推出將刺激票房的進一步復蘇。由此花旗上調了貓眼娛樂的目標價,維持"買入"評級。未來的貓眼能夠如花旗所料值得買入嗎?

向善財經原創稿件,訂閱號ID:IPOxscj,商務轉載合作聯系:a913613543,轉載保留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貓眼 票務 數據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