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對人,留不住人,背后的真問題互聯網+
導讀
人對了,事就成了。
人對了,事就成了。
觀點 / 劉潤 主筆 /蕉皮 責編 / 瑩瑩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1682篇原創文章
找不對人,留不住人,背后的真問題
人對了,事就成了。
但是,有很多組織,總是錯。人找不對,也留不住。
有的人甚至還會說:
但真是這樣嗎?
在我看來,這只是在安慰自己,不愿意承認自己做得不好,是對背后真問題的美化。
那背后的真問題是什么?
是組織能力不夠。
如何識人用人?如何育人留人?
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組織的能力。更具體來說,是以下4個方面。
人才為什么要選擇和你一起干?
很多人在這個問題上的思考就錯了。
絕大部分人是這么想的:找到好的人,他就能把業務做好,我就能賺更多錢了。
不對的。
其實是因為你的戰略規劃,你的業務模式能賺更多錢,他在你這里干,比在其他地方更能發揮自己的能力。這時優秀的人,才會選擇加入你。
組織,應該為人才賦能。
一個普通人的努力,經常是線性的,均勻的,也就是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但是,這樣的努力,其實很難有超額收益。而且這種人生,經常也是“勤奮的,但其實是窮人的一生”。
想要讓自己的努力更有效,就必須要拿到“非線性的收益”。一分耕耘十分收獲。
因此,要加入一個好的組織。和組織一起成長,和平臺分享收益。
這也要求,組織有能力創造戰略勢能。
怎么做?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求之于勢,不責于人。
可是,“勢”在哪里?一個簡單的方法,是看看巨頭們都在干什么。
大公司有更多的資源,大量的數據,數不清的研究中心,他們關注的,一般是不錯的賽道和行業。如果大家同時在往一個方向發力,那大概率說明,這個方向是對的。
盯緊巨頭,是找到勢能的策略。
但是,如何判斷這個勢能,我能不能接住,適不適合自己的公司呢?
這時,就要繼續做判斷。判斷三個東西:技術、市場、自身。
技術,指的是到底可不可行。你的資源,能力,稟賦,有沒有做這件事情的基礎?
市場,指的是到底有沒人喜歡。會有人愿意為此買單嗎?市場前景大不大?
自身,指的是你的興趣和熱情。再好的勢能,過程中也一定有坎坷,如果你判斷有熱情,甚至有宗教般的熱情,那一定可以對抗不確定性。
否則,勢稍微拐個彎,你就接不住了。
當我們能找到勢能,抓住勢能,你會發現組織快速成長。
就像有的人爬樓梯,有的人坐電梯,有的人搭火箭。
只有這樣,組織才會有更大發展,人才才會有機會分享更多收益。
戰略對了,空間有了,優秀的人自然而然會來。
但人來了之后,怎么管呢?
這個問題,也非常考驗組織能力。
一個比較好的狀態是,依靠人,但不依賴人。
這背后就涉及到管理學上的“大廚效應”。
一個飯店,老板花了很多錢裝修,但他自己不會做菜,所以請了一個大廚。這個大廚水平也很高,所以生意爆滿。
但這時,大廚就意識到,原來顧客云集,不是因為老板花了錢裝修,而是自己水平太高了,他就會去找老板,想分更多的錢。
這時,就很考驗老板的能力和智慧。
如果大廚的需求沒被滿足,他一定會走,那么飯店就倒閉了。但是大廚自己出去干,他只會做菜不會經營,也不一定能干成飯店。對兩人都沒好處。
那要給多少,怎么給?
老板和大廚之間,有矛盾,也有合作。怎么辦?
俞敏洪老師也講過自己的故事。
當時他在新東方全面備課,想著自己能不能又當老板,又當大廚,這樣飯店就安全了。
但是,飯店里有道菜,他無論如何做不好,就是GRE中的數學邏輯。所以,他就請了一個老師,而且把自己的教學風格教給他,很快這個老師就成了北京城教GRE數學邏輯最好的人。
但沒過多久,這個老師就覺得,俞敏洪你什么課都能教,就我這門課不行,新東方少不了我,所以我要多拿錢,多拿很多很多錢。
“你認為應該多給你多少工資?”
俞敏洪還解釋了學校的經費情況。如果給你加錢,那其他老師也要加,怎么辦?而且后面還有市場費,廣告費,運營費,又怎么辦?
但這位老師說:“這些事情我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反正我這門課你得給我加錢。”
“那你到底要多少錢?”
“這個班1/4的收入歸我就行。”
“這是不可能的。”
結果,這個老師直接不去上課了,真把學生全晾教室里。最后,俞敏洪只能把這一期的三四個班,全部費用的大約1/2退給學生。
這件事讓他很難堪,但盡管如此,也不能答應。因為這樣搞,其他老師也要加工資,這一期答應了,下一期也要答應,久了公司要垮掉的。
所以,這件事帶來一個深刻的教訓,就是大廚效應。
如果你要開一個飯店,自己又不會做菜,那就要給大廚足夠多的錢,讓他愿意和你一起干。或者配2-3個大廚,能有制衡,也有冗余。
換句話說,想要成一件事,要有人才,又不能讓人才把事情翻過來,這就需要大家一起獲益。
俞敏洪說,這算是他創業初期最深刻的感悟了。
當一個人提了很過分的要求時,怎么處理,某種意義上體現了你的能力和成色。
記住,一個組織,依靠人,但不依賴人。
剛剛講的戰略和管理,更多屬于高維度的,對于組織能力的認知和理解。
現在,我們可以討論兩個更加具體的問題:
如何招對人,留住人?
先說招人。
優秀的組織,不僅關注業務,更關注人。我給你講個故事。
奈飛公司(Netflix),你一定聽說過。奈飛創始人哈斯廷斯,一直強調一件事:所有的經理,都必須深刻理解公司的招聘方式,以及應該怎樣招聘。
在招人這件事上,必須走進現場,一定要自己上。
有一次,奈飛的一位管理人員,和哈斯廷斯一起,想招聘一名總監。
他們討論,應該要找什么樣的候選人。結果第二天下午,哈斯廷斯就發郵件告訴這個管理人員,他已經在領英上給20個潛在的候選人發了信息,而且收到了3個回復。
他也和其中一位進行了通話,非常喜歡這個候選人,希望他下周一就能來上班。
之所以講這個故事,是想說明,想要招對人,每一個業務負責人,以及老板都要重視。不是只丟給HR就能當甩手掌柜。
我們經常說自己關注人才,可是花在招聘的時間上,到底有多少呢?
管理者,是要對招聘負責的。
只有對面試和招聘足夠重視,才有可能找對人。
然后,我們才能繼續討論,到底應該招什么樣的人?
這個“什么樣”,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同樣是奈飛,他們的一條原則很值得我們參考:只招成年人。
這樣的人,是可以對自己負責的人。
他們對自己的目標負責,對自己的成長負責。他們也渴望接受挑戰,可以為了一個瘋狂的想法,在半夜兩點從床上跳起來工作。即使是為了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他們也會激勵自己。
所以,招人是兩種責任。管理者,要意識到自己要對業務負責,對招聘這件事負責。而人才自己,要對自己負責,我們也只招這樣的人。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優秀的人,只能篩選,不能教育。
那留住人呢?
留住人,當然要給錢。
沒有錢空談激勵,就是耍流氓。
錢給夠,是留住人的前提。
但除了給錢,還要給什么?
一個好的工作環境。
尤其是在現代組織里,人才特別重視自己的工作環境。如果工作氛圍不好,許多人會灰心、沮喪、然后離開。
那么,一個好的工作環境是什么樣的?大量的員工福利?免費的咖啡和甜點?甚至是有五星級的食堂?
這些都很重要,但比這些可能更重要的兩點,也許是管理者的以身作則,和組織的坦誠和透明。
什么意思?
第一,管理者的以身作則。
我們在一個組織里,如果自己的上級,是一個能說到做到的人,我們更容易追隨。如果一個人心口不一,說一套做一套,很快人才就會用腳投票。
相信我,在一個組織里,管理者自己怎么說,就怎么做,怎么想,就怎么執行,本身就能給到員工很多激勵。
畢竟,沒有人喜歡被蒙在鼓里,沒有人愿意被欺騙。
亞馬遜的創始人貝佐斯,創辦公司的時候,就想為客戶帶去更多的利益,幫他們省下更多的錢。所以,貝佐斯也不允許公司大手大腳,希望每個人都能節儉。
貝佐斯的做法,也相當簡單,公司的辦公桌,用的都是廉價門板,自己釘上桌腿,用一些零部件湊成的。
有員工問,為什么要這么做呢?亞馬遜可是上千億美金的市值啊。
貝佐斯的回答,斬釘截鐵,我們盡一切可能節約開支,就是為了用最低的價格為客戶提供最好的產品。
心服口服。
管理者的以身作則,老板的背影,有時就是最好的激勵。
第二,組織的坦誠透明。
優秀的人,都是想做點事的,不是來勾心斗角的。一個組織,如果能夠坦誠透明,就可以減少大量扯皮事情的發生。
能自由的說話,能好奇的提問,能開放的成長,這種工作環境,是許多人心心念念,甚至夢寐以求的。
因此,一個好的組織,應該有一個文化,允許大家表達。
在坦誠的溝通中,大家能知曉彼此的想法,也能理解業務的訴求。
管理者也許要在自己的腦海里刻下這樣一句話:員工的無知,是自己的失職。
要讓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出探索,也要鼓勵他們問出問題,獨立思考。
這樣,在一個坦誠透明的環境里,大家是可以沒有戒備的,是可以互相信任的,是背靠背的。
沒有人天天想帶著一把刀來上班。不管這把刀,是放在身上,還是藏在心里。
好的工作環境,能留住人。給員工足夠的錢,然后幫助他們忘記錢的存在。
關于招到人,留住人,我還專門為你準備了兩張清單,你可以直接參考使用。
招人,要通過提問,來判斷候選人合不合適。這張面試時的問題清單,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提問。
留人,很重要的是要關注員工的心理狀態。在1對1的溝通中,最能傾聽員工的想法,這些問題,可以讓你們更好地交流。
這些問題,都是我看到過的,我認為特別好的,一起分享給你。
面試問題清單:
1、你最想和什么樣的人一起工作?如果再給我推薦3個你認為最優秀的人,你會選誰?
目的:這個問題,能看出他的文化和價值觀。一個人的朋友圈,周圍的環境,也可以反推一個人的水平、格局、品味。
2、你和別人起過最大的沖突是什么?
目的:在什么情況下,他忍無可忍。在什么條件下,他控制不住的情緒。在什么事情上,他看得無比重要。
3、上班第一個月,你準備做什么?
目的:候選人對工作能不能進行必要的學習,以及設定自己的工作節奏。自驅的人,不應該等別人給他分配任務。
4、在你這個崗位上,你認為需要什么樣的技能和才干?你認為普通人和頂尖高手的區別在哪里?
目的:有沒有對行業和職位的洞察,對自己有沒有不偏不倚的認知。
5、你主動修改過年度計劃和指標嗎?為什么?結果怎么樣?
目的:在變化的世界,需要識別風險和機遇。能不能轉化目標,并且有執行下去的能力。
6、你的決定,導致過公司受到過重大損失嗎?怎么處理的?
目的:工作中總會犯錯。但這是技術錯誤,還是原則錯誤?是不可容忍的低級錯誤,還是應該鼓勵的創新錯誤?
7、項目結束后,有一筆豐厚的獎金,你準備怎么分配?
目的:團隊利益與個人利益,誰更重要?
8、做項目的時候,你的客戶、老板、同事對項目分別有什么期待?
目的:每個人想要的都不一樣。能不能洞察需求,做出平衡,還要讓事情能夠順利發生和完成。
9、你曾經在哪件事情上,想過要逾越規則,不說真話?
目的:一個人的原則和底線,到底在哪里?
10、你能教我一件我不會的事情嗎?
目的:優秀的人應該要有好奇心,還要有很好的邏輯表達能力,能讓人聽懂你說的話。
1對1的溝通聊天清單:
1、如果我們還有進步的空間,你認為該從哪方面著手?
目的:傾聽員工對于公司整體的判斷和反饋。
2、你所在部門的最大問題是什么?為什么?
目的:員工是怎么思考自己所在業務的?在哪個層次上思考?
3、在這里的工作中,哪一點令你感到不愉快?
目的:知道員工在工作時有什么情緒問題。是業務發展不夠快?是辦公室氛圍不夠好?還是其他原因?
4、公司里誰最優秀?你最佩服誰?
目的:員工是不是和人有效協作,如何評價身邊的員工?
5、假如你是我,你會做何調整?
目的: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好的員工,應該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
6、你覺得產品的哪個方面不盡如人意?
目的:在經營中,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叫“吃狗糧”(dog-food)”,意思是自己用自己做的產品。應該要對產品有洞見,有洞察。
7、你覺得我們錯失的最大機遇是什么?
目的:公司需要機會,業務需要發展,員工平時有沒有思考這些問題,有沒有關注最新的動態和消息。
8、哪些是我們該做而沒有做的?
目的:同樣是換一個角度,傾聽他們對于業務的反饋。是出于什么樣的原因,沒有做,這些沒有做的原因,是不是讓他們感到失望。
9、你對這里的工作滿意嗎?
目的:知道員工遇到了哪些挑戰,公司應該提供哪些幫助和支持。
10、和我分享一件你最近的事吧?
目的:1對1溝通,盡管會談及工作,但也不要全部談及工作。1對1的溝通,70%的時間是傾聽,傾聽他們的生活,傾聽他們的想法,傾聽任何他們想說的事。這會讓你更了解員工,也會讓他們感覺備受重視,同時釋放壓力。
最后的話
找不對人,留不住人,背后的真問題是什么?
是組織能力不夠。
組織能力,體現在哪些方面?
在戰略上,求之于勢,不責于人。在管理上,依靠人,但不依賴人。這是重要的認知。
然后,也把認知,繼續落地成行動。知道怎么招到人,知道怎么留住人。
對人才好,招人,是管理者的責任。同時,也找到愿意為自己負責的人。對人才好,給他們足夠的錢,然后幫助他們忘記錢的存在。
練好基本功。
共勉。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