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入校,醫美亂象能否被凈化?互聯網+
導讀
醫美成為了一種年輕的時尚生活方式,甚至是要走進校園,成為專業
醫美成為了一種年輕的時尚生活方式,甚至是要走進校園,成為專業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如果在以前, 人們想要對身體進行“改造”肯定會受到異樣的眼光。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科技的不斷完善,醫美漸漸的不再“異樣”甚至還有不少家長鼓勵孩子進行整容。 醫美成為了一種年輕的時尚生活方式,甚至是要走進校園,成為專業。 近日,教育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1124號建議的答復中指出,教育部將大力支持美容醫學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根據《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設置與管理辦法》,二級學科由學位授予單位自主設置,有條件的學位授予單位可根據自身發展和社會需求在臨床醫學等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置美容醫學相關二級學科。 醫美專業進入高校可以說為行業注入了強力的“興奮劑”。但是隨著行業的野蠻生長,行業亂象也不斷出現。校園作為凈化心靈的地方,可以凈化這些亂象嗎? 始于顏值,終于理性 醫美行業的需求來源于經濟提升之后,對“顏值精神”的追求。如今,凡是與顏值掛鉤的事物通常都會受到追捧。就比如醫美和國潮美妝。而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再加上“網紅效應”帶來的影響,人們為美付費的能力與意愿都不斷增強,和“美”相關的各行各業都得到了快速增長。醫美行業同樣如此。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俊美的相貌是比任何介紹信都管用的推薦書。 在經濟學上,美丑差異又被稱為“美貌溢價”和“丑陋罰款”,職場人找工作時看臉,拿薪酬時也看臉,同樣學歷和職位,長得好看的人比普通人的薪水要高出5%。 “顏值經濟”時代下,我國醫療美容行業滲透率和消費需求持續上升,圍繞顏值的一系列消費市場得以打開,“顏值經濟”悄然興起。 近代醫美行業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世界大戰更是推動了醫美行業的發展。而我國醫美行業在經歷了萌芽期,探索期,發展期到如今的快速增長期之后,逐步的穩健了下來,但是與國外醫美行業發展相比較,我國醫美行業起步較晚。 即便起步較晚,由于國際上的醫美技術已經成型,加之消費者觀念的變化,中國的醫療美容業發展非常迅速。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共有3.7萬家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包含“醫美、醫療美容”,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醫美相關企業。其中,有限責任公司占比約為49%,個體工商戶占比約為45%。 醫美在互聯網的營銷下逐漸走進消費者的視野當中,成為新的朝陽行業,數據顯示,預計2024年中國市場規??蛇_3185億。如今,全球醫美市場已經進入一個相對穩定增長的階段,根據國際調研機構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醫療美容服務市場規模為1258億美元,預計2018-2022年復合增速為7.2%,到2022年將進一步增長至1.2萬億元左右。 萬億市場不僅是吸引了垂直領域玩家,更是引得互聯網巨頭企業也入局醫美行業。 中國醫美市場可謂是一輛正在高速行駛的列車,去除疫情期間的影響,醫美市場是當下少有的幾乎每年都以超20%的增速上升的一個新興行業。 究其原因,在于現在的女性觀念意識越來越開放,都樂于嘗試提升自己的外在魅力。借助這幾年網紅直播的誕生,再加上宣傳工作,很多女性都開始能夠接受微整形。 醫美作為一種深度美容,女性愛美的潛能將會越來越大的激發出來,今后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女性愛上醫美,也許不需要動個大的手術,但是做點微調肯定是今后絕大多數女性行為的趨勢。 而醫美一直是公認的“暴利”行業。許多人都知道,貴州茅臺因其毛利率高達90%,凈利率高達50%以上,被資本市場稱為好生意,可醫美行業頭部企業的毛利率甚至比茅臺還高,成本只有幾十元的產品,售價卻在上千。另根據國元證券研報顯示,醫美毛利率水平保持在86%。可見,醫美確實是一門好生意。 飛速的發展,再加上暴利,自然會讓玩家眼紅,而由此帶來的行業亂象也是頻發,黑醫美產業鏈甚是喧囂。 艾瑞咨詢發布的2020醫美行業報告顯示,每年有近10萬人因黑醫美致殘致死。據不完全統計,不能提供營業執照和醫療機構正規執業許可證的醫美機構,也就是黑診所,超過6萬家,是正規診所的6倍。據中整協統計非法從業者數量至少在10萬人以上。 不僅是黑醫美和醫療事故,醫美背后的貸款黑色產業鏈更是泛濫。由于借貸人大都是一些年輕人,有的消費者對醫美抱著好奇心,借錢整形,結果卻落入了騙子的陷阱中,貸幾千塊錢變成上萬的例子不再少數。 不僅如此,由于消費者對品牌認知的缺失,讓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導致黑醫美產品泛濫。數據顯示,廣受消費者歡迎的非手術類醫美項目玻尿酸填充、肉毒桿菌注射,國內市場上銷售的產品中約70%是假貨和水貨。 而正是這些亂象的出現,給醫美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阻礙了醫美前進的腳步。如今,消費者逐漸回歸理性,而醫美行業的用戶留存也出現了問題。 在同質化影響下,不僅獲客難,留客更難。根據艾瑞咨詢數據,大型醫美機構僅占市場的6%-12%,中小機構是目前的主力形態,占到機構數量的70%-75%,另外還有16%-22%的小微型診所。醫美行業本就是技術快速迭代的行業,但是在同質化問題嚴重的情況下,醫美行業難以推陳出新,只能靠那些大機構帶動,小機構模仿。 同時,互聯網的發達,降低了獲取信息的難度,消費者在選擇之前可以進行多方面查詢,但就是因為信息多,讓消費者不得不更加慎重決定,由此導致醫美機構獲客難度加大。 對于醫美行業而言,流量很多,但是從垂直平臺獲取流量也總歸是別人的流量,而建立屬于自己的私域流量才是重中之重,通過打通和客戶之間的隔閡,建立自己的感情,轉換成自己的客戶。 新消費趨勢下,醫美如何善始善終 文章開頭就提到過醫美專業即將進入校園,成為一個學科,對于醫美行業亂象來說,此舉可以說是非常合適的。與其“野蠻生長”,不如“有序培養”。 面臨中國巨大的市場,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行業的專業性,從而擺脫醫美行業普遍學歷低的大眾看法,這不僅是市場經濟形勢的需要,更是促進了行業發展。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進行更加專業系統的學習,不僅提高了行業的整體專業水平,也提高了從業人員的素質。從根源上降低醫美事故發生率,和一些后續的矛盾與糾紛,這樣就會讓消費者對醫美行業重新認識。 在消費升級背景下,醫美行業逐漸開始細分化,現如今,年輕化和輕醫美成為了醫美行業的核心要素。 對于醫美年輕化,現如今,90后已經成為消費主力,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僅是女生整形,連男生也開始注意外在美,越來越多的男性也通過醫美服務來提高顏值,在醫美普及化、醫美消費趨向年輕化的同時,顏值經濟之下的醫美行業似乎沒有那么“美”。 但對于年輕人來說,要“敢美”但更要“知美”,要通過專業通道了解相關整形知識,不要落入那些黑醫美的手中。 對于輕醫美,由于重醫美風險太高,輕醫美成為主流。 輕醫美以無手術、時尚、快速、便捷,追求最小化風險的高效護膚理念逐漸在醫美領域滲透。不需要大型儀器設備,用先進的產品和專業手法輕松塑美,甚至可以做到完全無創,以最短化修復期、安全性高的優點,贏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以往,消費者更傾向于規模大的醫美手術,讓人覺得更專業、更安全。隨著消費觀念的改變、消費能力的提升,現如今,與“大動干戈”的整容手術相比,輕醫美的出現讓更多的人接觸和了解到這個高端的“面子工程”。 如今,國內輕醫美消費正在強勢崛起。艾媒咨詢《中國輕醫美消費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2020年,中國輕醫美用戶數復合增長率高達52.6%,遠超醫美行業整體的增長率。2018年中國輕醫美用戶規模已達740萬人,預計2019年將達到1120萬人,2020年將突破1500萬人。 隨著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力度大幅收緊的背景下,行業加速洗牌,如今,大型的整形機構都在向輕醫美賽道轉型布局,專業輕醫美機構也紛紛應運而生,隨著輕醫美滲透率不斷提高,安全成為了市場進一步發展的核心要求。 但是話說回來,雖然國內醫美行業發展速度像火箭一樣快,滲透率也在不斷提高,但是相比于國外,滲透率還遠不及他們。根據沙利文提供的數據,中國醫美2018年總療程數超過2000萬例位居世界榜首,是美國的1.2倍左右,分別是日本和韓國的4倍之余。但中國醫美每千人診療次數為14.8次,約為日本的1/2、美國的1/4、韓國的1/6。 從滲透率來說,中國醫美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如今,一二線城市消費者更加成熟,對醫美知識了解較多,消費轉化率高。三四線城市目前仍然處于市場教育階段,用戶問的多,消費的少,2019年新氧平臺私信用戶量是下單用戶量的4.31倍,意味著三四線城市是醫美最大的增量市場。更不要說四線以下的城市,在下沉市場,完全是一個空白市場。 醫美的網絡紅利基本消失殆盡,但依舊阻擋不了新玩家擠進市場,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而市場下沉又帶來了顧客的挑剔程度不斷上漲,以低端價格購買中端產品現在已經是主流選擇。 對于大型醫美機構而言,憑借優勢和服務開拓新的市場,不僅可以有效規避一、二線市場的紅海競爭,同時也可以憑借自身的品牌與規模等優勢為新興市場用戶提供更有保障的服務,進而促進行業整體向好發展。 校園是一個神圣的地方,在各方監管下,醫美總有一天會迎來屬于它的曙光。 財經自媒體“靈貓財經”,訂閱號:靈貓財經,個人微信號:lmcj011,轉載保留版權,違者必究。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如果在以前, 人們想要對身體進行“改造”肯定會受到異樣的眼光。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科技的不斷完善,醫美漸漸的不再“異樣”甚至還有不少家長鼓勵孩子進行整容。 醫美成為了一種年輕的時尚生活方式,甚至是要走進校園,成為專業。 近日,教育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1124號建議的答復中指出,教育部將大力支持美容醫學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根據《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設置與管理辦法》,二級學科由學位授予單位自主設置,有條件的學位授予單位可根據自身發展和社會需求在臨床醫學等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置美容醫學相關二級學科。 醫美專業進入高校可以說為行業注入了強力的“興奮劑”。但是隨著行業的野蠻生長,行業亂象也不斷出現。校園作為凈化心靈的地方,可以凈化這些亂象嗎? 始于顏值,終于理性 醫美行業的需求來源于經濟提升之后,對“顏值精神”的追求。如今,凡是與顏值掛鉤的事物通常都會受到追捧。就比如醫美和國潮美妝。而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再加上“網紅效應”帶來的影響,人們為美付費的能力與意愿都不斷增強,和“美”相關的各行各業都得到了快速增長。醫美行業同樣如此。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俊美的相貌是比任何介紹信都管用的推薦書。 在經濟學上,美丑差異又被稱為“美貌溢價”和“丑陋罰款”,職場人找工作時看臉,拿薪酬時也看臉,同樣學歷和職位,長得好看的人比普通人的薪水要高出5%。 “顏值經濟”時代下,我國醫療美容行業滲透率和消費需求持續上升,圍繞顏值的一系列消費市場得以打開,“顏值經濟”悄然興起。 近代醫美行業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世界大戰更是推動了醫美行業的發展。而我國醫美行業在經歷了萌芽期,探索期,發展期到如今的快速增長期之后,逐步的穩健了下來,但是與國外醫美行業發展相比較,我國醫美行業起步較晚。 即便起步較晚,由于國際上的醫美技術已經成型,加之消費者觀念的變化,中國的醫療美容業發展非常迅速。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共有3.7萬家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包含“醫美、醫療美容”,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醫美相關企業。其中,有限責任公司占比約為49%,個體工商戶占比約為45%。 醫美在互聯網的營銷下逐漸走進消費者的視野當中,成為新的朝陽行業,數據顯示,預計2024年中國市場規??蛇_3185億。如今,全球醫美市場已經進入一個相對穩定增長的階段,根據國際調研機構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醫療美容服務市場規模為1258億美元,預計2018-2022年復合增速為7.2%,到2022年將進一步增長至1.2萬億元左右。 萬億市場不僅是吸引了垂直領域玩家,更是引得互聯網巨頭企業也入局醫美行業。 中國醫美市場可謂是一輛正在高速行駛的列車,去除疫情期間的影響,醫美市場是當下少有的幾乎每年都以超20%的增速上升的一個新興行業。 究其原因,在于現在的女性觀念意識越來越開放,都樂于嘗試提升自己的外在魅力。借助這幾年網紅直播的誕生,再加上宣傳工作,很多女性都開始能夠接受微整形。 醫美作為一種深度美容,女性愛美的潛能將會越來越大的激發出來,今后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女性愛上醫美,也許不需要動個大的手術,但是做點微調肯定是今后絕大多數女性行為的趨勢。 而醫美一直是公認的“暴利”行業。許多人都知道,貴州茅臺因其毛利率高達90%,凈利率高達50%以上,被資本市場稱為好生意,可醫美行業頭部企業的毛利率甚至比茅臺還高,成本只有幾十元的產品,售價卻在上千。另根據國元證券研報顯示,醫美毛利率水平保持在86%。可見,醫美確實是一門好生意。 飛速的發展,再加上暴利,自然會讓玩家眼紅,而由此帶來的行業亂象也是頻發,黑醫美產業鏈甚是喧囂。 艾瑞咨詢發布的2020醫美行業報告顯示,每年有近10萬人因黑醫美致殘致死。據不完全統計,不能提供營業執照和醫療機構正規執業許可證的醫美機構,也就是黑診所,超過6萬家,是正規診所的6倍。據中整協統計非法從業者數量至少在10萬人以上。 不僅是黑醫美和醫療事故,醫美背后的貸款黑色產業鏈更是泛濫。由于借貸人大都是一些年輕人,有的消費者對醫美抱著好奇心,借錢整形,結果卻落入了騙子的陷阱中,貸幾千塊錢變成上萬的例子不再少數。 不僅如此,由于消費者對品牌認知的缺失,讓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導致黑醫美產品泛濫。數據顯示,廣受消費者歡迎的非手術類醫美項目玻尿酸填充、肉毒桿菌注射,國內市場上銷售的產品中約70%是假貨和水貨。 而正是這些亂象的出現,給醫美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阻礙了醫美前進的腳步。如今,消費者逐漸回歸理性,而醫美行業的用戶留存也出現了問題。 在同質化影響下,不僅獲客難,留客更難。根據艾瑞咨詢數據,大型醫美機構僅占市場的6%-12%,中小機構是目前的主力形態,占到機構數量的70%-75%,另外還有16%-22%的小微型診所。醫美行業本就是技術快速迭代的行業,但是在同質化問題嚴重的情況下,醫美行業難以推陳出新,只能靠那些大機構帶動,小機構模仿。 同時,互聯網的發達,降低了獲取信息的難度,消費者在選擇之前可以進行多方面查詢,但就是因為信息多,讓消費者不得不更加慎重決定,由此導致醫美機構獲客難度加大。 對于醫美行業而言,流量很多,但是從垂直平臺獲取流量也總歸是別人的流量,而建立屬于自己的私域流量才是重中之重,通過打通和客戶之間的隔閡,建立自己的感情,轉換成自己的客戶。 新消費趨勢下,醫美如何善始善終 文章開頭就提到過醫美專業即將進入校園,成為一個學科,對于醫美行業亂象來說,此舉可以說是非常合適的。與其“野蠻生長”,不如“有序培養”。 面臨中國巨大的市場,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行業的專業性,從而擺脫醫美行業普遍學歷低的大眾看法,這不僅是市場經濟形勢的需要,更是促進了行業發展。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進行更加專業系統的學習,不僅提高了行業的整體專業水平,也提高了從業人員的素質。從根源上降低醫美事故發生率,和一些后續的矛盾與糾紛,這樣就會讓消費者對醫美行業重新認識。 在消費升級背景下,醫美行業逐漸開始細分化,現如今,年輕化和輕醫美成為了醫美行業的核心要素。 對于醫美年輕化,現如今,90后已經成為消費主力,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僅是女生整形,連男生也開始注意外在美,越來越多的男性也通過醫美服務來提高顏值,在醫美普及化、醫美消費趨向年輕化的同時,顏值經濟之下的醫美行業似乎沒有那么“美”。 但對于年輕人來說,要“敢美”但更要“知美”,要通過專業通道了解相關整形知識,不要落入那些黑醫美的手中。 對于輕醫美,由于重醫美風險太高,輕醫美成為主流。 輕醫美以無手術、時尚、快速、便捷,追求最小化風險的高效護膚理念逐漸在醫美領域滲透。不需要大型儀器設備,用先進的產品和專業手法輕松塑美,甚至可以做到完全無創,以最短化修復期、安全性高的優點,贏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以往,消費者更傾向于規模大的醫美手術,讓人覺得更專業、更安全。隨著消費觀念的改變、消費能力的提升,現如今,與“大動干戈”的整容手術相比,輕醫美的出現讓更多的人接觸和了解到這個高端的“面子工程”。 如今,國內輕醫美消費正在強勢崛起。艾媒咨詢《中國輕醫美消費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2020年,中國輕醫美用戶數復合增長率高達52.6%,遠超醫美行業整體的增長率。2018年中國輕醫美用戶規模已達740萬人,預計2019年將達到1120萬人,2020年將突破1500萬人。 隨著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力度大幅收緊的背景下,行業加速洗牌,如今,大型的整形機構都在向輕醫美賽道轉型布局,專業輕醫美機構也紛紛應運而生,隨著輕醫美滲透率不斷提高,安全成為了市場進一步發展的核心要求。 但是話說回來,雖然國內醫美行業發展速度像火箭一樣快,滲透率也在不斷提高,但是相比于國外,滲透率還遠不及他們。根據沙利文提供的數據,中國醫美2018年總療程數超過2000萬例位居世界榜首,是美國的1.2倍左右,分別是日本和韓國的4倍之余。但中國醫美每千人診療次數為14.8次,約為日本的1/2、美國的1/4、韓國的1/6。 從滲透率來說,中國醫美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如今,一二線城市消費者更加成熟,對醫美知識了解較多,消費轉化率高。三四線城市目前仍然處于市場教育階段,用戶問的多,消費的少,2019年新氧平臺私信用戶量是下單用戶量的4.31倍,意味著三四線城市是醫美最大的增量市場。更不要說四線以下的城市,在下沉市場,完全是一個空白市場。 醫美的網絡紅利基本消失殆盡,但依舊阻擋不了新玩家擠進市場,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而市場下沉又帶來了顧客的挑剔程度不斷上漲,以低端價格購買中端產品現在已經是主流選擇。 對于大型醫美機構而言,憑借優勢和服務開拓新的市場,不僅可以有效規避一、二線市場的紅海競爭,同時也可以憑借自身的品牌與規模等優勢為新興市場用戶提供更有保障的服務,進而促進行業整體向好發展。 校園是一個神圣的地方,在各方監管下,醫美總有一天會迎來屬于它的曙光。 財經自媒體“靈貓財經”,訂閱號:靈貓財經,個人微信號:lmcj011,轉載保留版權,違者必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