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元宇宙手機”發布,就多三個APP,真旗艦還是智商稅?互聯網+
導讀
換湯不換藥,資本玩估值
換湯不換藥,資本玩估值
文 | 尚子鈞
6月28日,臺灣科技巨頭HTC推出首款元宇宙手機Desire 22 Pro,售價11990新臺幣(約2709元人民幣)。該機主打元宇宙相關功能,內置3個元宇宙相關的App,并推薦搭配自家Vive Flow眼鏡一同使用。
Desire22Pro產品圖來源:HTC官網
新機一經發布,備受質疑。據知名數碼自媒體ZEALER分析,該機型從價格、配置方面來看可歸入中端機型,與上一代相比,新機在電池容量和快充規格方面甚至“開了倒車”。其主打的“元宇宙”賣點,也必須搭配自家Vive Flow眼鏡一同使用才能獲得更好的體驗,手機本身并不能給用戶提供直接的“元宇宙”服務。宣傳造勢中提及的元宇宙、NFT、加密貨幣、區塊鏈等賣點淪為了“智商稅”,新機型巧妙避開了所有高端元宇宙手機應具備的優勢。
光鮮外表之下,元宇宙真的快要實現平民化了嗎?
“元宇宙標準論壇”官網主頁面(部分)來源:https://metaverse-standards.org/
新機前期造勢蹭的是元宇宙的流量。今年6月21日,首個元宇宙國際標準聯盟“元宇宙標準論壇”正式宣告成立,由華為、阿里巴巴達摩、Meta、微軟等全球數十家科技行業巨頭組成。此外,近日字節跳動收購虛擬社交公司波粒子科技,布局社交元宇宙細分賽道;騰訊已成立軟硬一體的XR業務線,申請多個“光子宇宙”商標,加速布局元宇宙。官方層面,近日上海公布元宇宙等“新賽道”投資促進方案,廈門成立元宇宙產業聯盟。聯合科技公司專家馬克·威登稱,“元宇宙將成為在計算平臺上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
看似元宇宙方興未艾、遍地開花,但一提及元宇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VR游戲、虛擬社交等,最多再加上“NFT”(數字藏品)與“AI捏臉”。實質上,這是多數企業給自家新一代科技產品貼上“元宇宙”標簽帶來的片面認知。
據“NJU核真錄”報道,當前布局元宇宙領域的公司主要有兩類操作模式;一類是大肆宣傳“元宇宙”概念并率先推出產品或軟件;另一類則更重視研發AI、AR、XR等元宇宙相關核心硬件技術。但現實結果是,前者大部分產品并不成熟,口碑較低,公司的布局主要側重于吸引投資從而提高市場估值;后者大部分產品處于試驗階段,還未向公眾開放。
本次HTC發布的元宇宙新機備受質疑也是類似的原因。據知名數碼自媒體ZEALER分析,該機型從價格、配置方面來看可歸入中端機型,與上一代相比,新機在電池容量和快充規格方面甚至“開了倒車”。其主打的“元宇宙”賣點,也必須搭配自家Vive Flow眼鏡一同使用才能獲得更好的體驗,手機本身并不能給用戶提供直接的“元宇宙”服務。
在某購物app上“元宇宙”相關的搜索詞條圖源:手機截圖
元宇宙本身不是一種單一的技術面向,而是多種技術的結合,包括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可穿戴技術、加密技術、計算機視覺與三維可視化等。
元宇宙這個概念本身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一直處于豐富發展之中。北京大學陳寶權教授在接受三聯采訪時表示,元宇宙概念只是作為一種發展趨勢,對行業進行引導,最終仍然是回到大家各自不同領域的研究和產品上。“元宇宙就像社會,處于一個不斷演變的狀態之中,你可以說現在已經進入了元宇宙的原始社會發展階段,但無法說某樣東西就能代表元宇宙。”
此外,“元宇宙”目前還不是一個平民級的消費品,基本沒有“成熟”的相關產品。近日,Meta全球事務總裁撰文強調,構建互聯的元宇宙概念需要10到15年,甚至更久。元宇宙“飛入尋常百姓家”仍需放眼更久遠的未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