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豬做了一個小紅書的夢互聯網+

對用戶而言OTA企業百億補貼的小恩小惠,而對于仍屬流量主導的OTA行業而言,用直播帶貨打響OTA行業復蘇第一槍。
2020已到尾聲,這一年被很多人稱之為最魔幻的一年,沒有人會想到年初的新冠會貫穿整個年度,成為今年的便簽。
倘若給在線旅游行業做出一本編年史,關于2020的概括該是:在難捱的黑暗中摸索前行,直到發現光,并擁抱它。
而那道光到底是什么?又該怎樣去擁抱它?
復蘇的光在那?
從席卷全球的疫情開始,到中國的疫情逐漸平息,OTA企業對于加快行業復蘇的嘗試從未停止過。
從攜程梁建章身先士卒,用直播帶貨打響OTA行業復蘇第一槍,扛起復蘇大旗,在行業內受到普遍認可。到9月8日,飛豬旅行推出行業內首個"百億補貼"項目,意在激發用戶消費欲望。
自從拼多多以百億補貼的噱頭成功吸收到大量用戶開始,百億補貼便成了互聯網企業慣用的套路。對于阿里而言,百億補貼更像是從拼多多那里尋到的一種膏藥,在聚劃算、餓了么粗略一用竟有奇效,從此便開始哪里痛貼哪里,終于這張膏藥貼到了飛豬身上。同時基于其背靠阿里的流量扶持,似乎飛豬的百億補貼也隱隱有引領行業風向的勢頭。
在疫情之下消費被極度壓抑的大背景下,無法被滿足的消費需要一個窗口進行釋放,OTA的直播帶貨像是給那批急需釋放消費能力的人群準備的定制午餐,讓本有消費意愿的人創造一個消費獲取渠道。而飛豬百億補貼則更像激活消費的一粒健胃消食片,通過補貼來對用戶的消費進行深層次引導。
而相對于飛豬對百億補貼的信心滿滿,OTA老大哥攜程對此卻不以為然,攜程董事會主席梁建章表示,飛豬能否真正拿出百億來做補貼尚且不得而知,就算真正拿出百億,百億補貼稀釋后的小恩小惠,在低客單價的外賣等領域或許能夠產生一定作用,但在高客單價的OTA領域則顯得感知性不強,很難影響到消費者最終決策。
根據根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Q3中國在線酒店訂單量分布,美團占比50.9%,攜程占比26.2%,同程藝龍占比9.2%,去哪兒占比6.9%,而飛豬只有4.5%。對于攜程而言,目前尚屬孱弱的飛豬本身并非在其視線之內,其背后依靠的阿里生態或許才是其讓攜程能夠高看一眼的原因,當然有個好爸爸也是自身實力的一部分。
在行業復蘇的當口,飛豬新掌舵者莊卓然亦曾表示:OTA模式并沒有為行業創造體驗和價值。對于莊卓然帶領下的飛豬而言,一個簡單的OTA是缺乏想象力的,與其自身主打的OTP模式相對比則有些原始的粗獷和簡陋。
而在市場依舊是OTA模式主導的大背景下,莊卓然的表態有跳出OTA這條賽道開辟第二戰場的意味,對于飛豬而言,OTA賽道攜程的一家獨大的趨勢,極大的限制了其未來發展方向。飛豬抨擊OTA在外界看來,是跨界而來阿里優等生莊卓然的年少輕狂,而實質上則是飛豬對于OTA市場的垂涎與望而不得的無奈。
而針對莊卓然對于OTA模式的抨擊,作為OTA國內大哥攜程老板梁建章則回應"這樣的觀點有些武斷,不能這么靜態的看問題。"
同時梁建章在接受采訪時曾強調消費者也是行業的一個組成部分,OTA有沒有創造價值,最直接的表現在于是否被消費者所需要。如果沒有OTA,消費者需要到無數的酒店、航企網站來訂酒店機票,這是非常麻煩的,OTA的價值之一在于用技術手段解決了這個麻煩。
在互聯網江湖看來,對于整個在線旅游賽道而言,無論是OTA還是OTP兩者的本質沒有一個很明顯的根本性差別。在行業競爭點仍以追逐流量獲客及入口效應之時,便無法在深度挖掘并改造旅游市場之上投入太多精力,在此背景之下產出的OTP更像是一個吸引流量的幌子罷了。
同時兩者之間的隔空對壘標志著其核心理念的差別,同時也顯示出了在后疫情時代,不同企業在自身位置上對于整個行業的思考與判斷,這些思考與判斷或許終將會匯聚成光,照亮行業的復蘇之路。
根據天眼查APP數據顯示,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今年上半年約有1.9萬家經營范圍含"住宿"的企業注銷或吊銷。當大環境整體向差之時,對于在線旅游業而言,企業更多的是依附行業,行業的復蘇與否決定了企業能否進行生存。
行業與企業之間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因疫情而全面停擺的OTA行業想要復蘇,不是一家企業復蘇就可言復蘇的,OTA是個整體賽道,想要盤活企業必須先盤活旅游業,所以我門能看到的是目前企業所推行的復蘇方案,更多是面向整個行業進行的復蘇抉擇。
OTA出圈,內容種草的良莠之爭。
一個行業能夠長足發展的前提,是其能否讓用戶對自己的消費產生認同感與愉悅感。
出圈一詞對于互聯網企業的真實含義是跳出行業流量池塘,擁抱互聯網整體流量海,對于OTA企業而言出圈之路是可遇不可求的。
人怕出名,豬怕壯,互聯網有點缺流量,而對于仍屬流量主導的OTA行業而言,流量的涌入意味著擁有更多獲客機會。
11月18日,一年一度的飛豬旅行商家大會上,飛豬表示隨著95后成為旅游消費主力人群,內容化能力成為面對新需求的必備因素。
誠然隨著旅游消費人群的日益年輕化,國內OTA企業曾經生硬的營銷策略似乎再也不能get到主流消費人群的的痛點,獲客壓力徒增。在此背景下對年輕人群體更易接受的內容性軟廣的發掘,確實是重中之重。
從直白的硬廣,到以圖文、視頻、直播等引導性軟廣,甚至于用戶自發而產生的,種草式的軟廣告?;ヂ摼W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地迎合主流消費群體愛好的妥協史。
而針對種草式的軟廣這里有一則數據,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消費者全年在OTA等平臺上生產了3500多萬條各種類型酒店點評。平均每天10萬條,平均每小時4167條,平均每分鐘70條。而有數據顯示超8成年輕人會通過用戶評價而進行消費選擇。
毫無疑問,當代年輕人似乎更能被種草Get到消費痛點。在此背景下我們可以看出,年輕群體對內容的貢獻與消費度正在逐步提升,隨著旅游市場年輕化,以引導用戶進行消費的內容經濟勢必將會受到追捧。
該如何種草?又該向誰種草成了在線旅游行業必須要解決的事情,當然各家企業在問題來臨之時的應對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從上文所述攜程梁建章換裝直播,到飛豬打通與雙十一的連接,以百億補貼進行攬客。
當然這些并非長期舉措,對于OTA企業而言,需要在自建一個相對應的私域流量社區,通過社區的高度粘性的特質進行用戶留存,同時憑借自身特色尋找出圈的機會。
在互聯網江湖看來"種草"是兩個階段的產物,第一階段是流量種草,利用出圈帶來的流量效應,淺層種草出一批偽消費者。第二階段是服務種草,在私域流量內對固有的流量與淺層種草的偽消費者進行同時轉化,用特色與服務使其產生消費,并進行對有再次消費能力的用戶進行留存,從而達到深度種草的效果。
同時種草得來的用戶大多數自身同樣帶有一定流量屬性,喜歡分享與被分享是一件雙向的事情,在此背景下種草得來的用戶更像是一種具有發散作用的優質流量生物。
OTA改變與被改變的
這個時代可能是對旅行者最好的時代,也或許是最壞的時代。在過往的小說游記中,旅行是一場探險旅程,似魯濱孫,像格列佛。
而對于消費者而言過去中國的旅游市場,則顯得有些魔幻,從最早持刀半路漲價的山區大巴,到黑心購物團90一瓶的農夫山泉,再到2000一夜的天價賓館,種種事件屢見不鮮。所以之前人們常說,在中國干旅游業是一件很容易招罵的行業。
中國有古話叫窮家富路,意思是旅行是件很花錢的事情,要留足銀子以備不時之需,這句話放在這里顯得十分有道理。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互聯網潮流到來,OTA企業的出現則有效的改變了一格局,給予了旅游業一個較為透明的行業空間。
在我們掐腰嘲罵互聯網企業的同時,或許應該對OTA平臺的出現感到慶幸,他們讓本渾濁不堪的旅游市場清明幾分。
當然事物總有兩面性,OTA行業為旅游業發展所帶來的改變是有目共睹的,但其弊端也在逐漸凸顯。
"殺熟"可能是這個行業逃不掉的話題,也可能是面向C端的消費互聯網行業逃不掉的話題。
對用戶而言OTA企業百億補貼的小恩小惠,能否帶來較強感知度仍需消費者自身求證,但殺熟大刀砍在錢包上,其感知度則是無需求證的。
OTA殺熟由來已久,但發酵最為嚴重的仍屬18年知名作家王小山曝光的那次,王小山稱自己是飛豬老用戶,訂票頻繁,但在預訂從利馬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機票時,發現同一航班別的平臺賣2500元,飛豬卻售3211元。
在今年10月份浙江省消保委通報了第三季度受理投訴情況分析,在這份通報中,飛豬平臺兩度被點名,分別涉及"大數據殺熟"和平臺商家宣傳與實際不符的問題。
在殺熟風波仍未停息的大背景下,對于用戶而言,OTA企業的百億補貼小恩小惠與直播帶貨似乎成了殺熟的魚餌。
科技自媒體劉志剛,訂閱號:互聯網江湖。微信:13124791216,轉載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