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泊爾——或將被放棄的外資"奶牛"?互聯網+

作為小家電企業的頭部玩家本應以巨頭姿態攬盡疫情紅利的拿到高分財報的蘇泊爾,在面對火熱的小家電市場,而在資本市場上小家電同樣備受青睞。
蘇泊爾一直被業內視為悶聲發大財的小家電霸主,其炊具領域的領先地位更是被世人稱之為“中國最大的一口鍋”。而就在前幾日這口“中國最大的鍋”被浙江證監局的一紙決定書推到了風口浪尖。
11月6日浙江證監局發布《關于對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及注冊會計師李維、李輝輝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決定當中關于“函證、存貨監盤及銷售收入的審計程序不到位”的字眼引人注目,其中涉及蘇泊爾年報審計程序存在較多的不合規之處。
目前蘇泊爾尚未對此事給出明確的回應,蘇泊爾能否出從此事件中完全脫出干系我們不得而知。
但無風不起浪,蘇泊爾2020年的日子或許并沒有想象中那樣好過。
小家電向前,蘇泊爾向后
在今年無論講任何一個行業,疫情是永遠無法逃不掉的話題。有的行業吃到了疫情紅利,短暫停滯后急劇爆發,爾后受到資本青睞。而大多數行業深食疫情惡果,增長停滯或是下滑,疫情結束后仍不見起色。
小家電就是屬于前者,疫情催發的“宅經濟”爆發推動了小家電企業數量的爆發式增長。根據天眼查APP數據顯示,3-4月我國小家電注冊量達10722家,而1-2月總注冊量僅為3233家。
而在資本市場上小家電同樣備受青睞,2019-2020年共發生18起融資事件,而僅僅在2020年1-8月就8起。市場的復蘇繁榮進一步推動了小家電企業股市暴增,小家電指數漲超30%。
在面對火熱的小家電市場,蘇泊爾似乎成了前者賽道中的后者,10月26日,蘇泊爾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3.04億元,同比下降10.68%,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0.81億元,同比降低13.42%。
較為難看的財報使蘇泊爾成了同條賽道里的異類,作為小家電企業的頭部玩家本應以巨頭姿態攬盡疫情紅利的拿到高分財報的蘇泊爾,卻只拿到了一個低分財報。巨大的落差沖擊著市場對蘇泊爾的信心,蘇泊爾到底怎么了?
在向善財經看來蘇泊爾的“差表現”的根本原因是來自與疫情前所留下的后遺癥,作為小家電巨頭其近些年對市場風向的把控逐漸變弱,對于賽道重心區分則變得模糊。在美蘇九的大旗仍在小家電賽道,蘇泊爾的表現有些失態。
群體年輕化的市場,后知后覺的線上化進程
小家電與黑電白電相比其擁有較低的單價特性,快消品屬性顯現,使得其更容易俘獲線上用戶的消費需求。這同樣使得小家電領域的“觸網”速度也遠超其他類型家電,根據奧維云網的數據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國內市場的小家電的線上銷售比重已經達到80%。
線上銷售比重的迅速增長自然與疫情脫不開干系,但深究其根本原因,則是消費群體轉變所帶來的影響。
小家電與黑電白電的根據區別則是其“偽剛需”概念,整個行業的迅速發展得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能力的不斷擴大。
而在中國經濟整體向上的發展的趨勢背景下小家電自然成為“真剛需”。同時近年來消費群體重心逐漸偏移年輕人成了大趨勢,年輕人偏向線上消費,而年輕人線上消費觀念則更缺乏理性,對于類快消品的小家電年輕人的購買欲望逐步提升,這進一步激發了小家電的線上市場活力。
當小家電銷售重心開始偏移,線上變成最重要的賽道之時,誰能把控住市場風向棋高一著,誰就能在領先對手一步。
過去曾以深耕線下闖出名堂的蘇泊爾從一開始似乎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對線下渠道仍是偏愛。后知后覺的蘇泊爾在市場天平完全傾斜到線上之時就已棋輸一著。
根據機構券商的調研數據傳統小家電三巨頭“美蘇九”當中美的、九陽都已把線上銷售比重拉到70%,蘇泊爾的步伐則顯得有些緩慢,線上銷售占比僅僅達到60%,落后了美的九陽一個身位。
而近年來崛起的大量互聯網小家電企業更是依附著天生所帶的線上優勢蠶食本屬于蘇泊爾的市場。更懂線上,更懂年輕人,這些來自線上企業的招數打的蘇泊爾更無反手之力。
同時摩飛、米家等新興互聯網小家電品牌對于炊具市場的摧城拔地更是觸及到蘇泊爾的逆鱗。
線上化略顯緩慢的蘇泊爾開始略顯疲態,而這種疲態對于蘇泊爾來說是致命的,對于其背后的SEB來說更是致命的。
不姓“蘇”的蘇泊爾有個“好爸爸”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蘇泊爾是一家地道的中國企業,實則不然。早在2007年法國炊具巨頭SEB就已經開始對蘇泊爾進行股份收購,截止到目前SEB已經累積持有高達81.19%的蘇泊爾股份,是蘇泊爾毫無爭議的主人。
SEB的入主在一定時間內給予了蘇泊爾極其優勢的資源,2007年SEB國際要約收購蘇泊爾顯示,SEB承諾收購完成后,SEB應責成其關聯方越來越多地將其有關炊具和廚電產品的OEM合同安排轉讓給蘇泊爾,同時為了幫助蘇泊爾的海外銷售業務,蘇泊爾還與SEB集團的銷售公司簽訂了出口分銷協議。
資本總是逐利的,收購蘇泊爾為了掙錢算是正大光明的事情。有趣的是SEB所占蘇泊爾股權比例之高足以比肩國企的持股模式,出于資本市場對于風險的敏感性考量,使得高比例持股SEB想要通過出讓股份套現或許變的極為困難。
黔驢技窮的SEB想要從蘇泊爾身上獲得收益大概率要通過股權分紅獲得,而想要獲得更多的分紅需要蘇泊爾給市場交出更好的成績。
于是乎蘇泊爾歷年營收里出現了2至3成來于SEB的關聯交易。這些關聯交易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蘇泊爾的營收,同時造就了了蘇泊爾歷練年的漂亮財報,當然由漂亮財報拉高股價帶來的分紅則流進SEB腰包。
外資“鍋”企蘇泊爾成了一頭奶牛,一頭產奶量只能增不怎能減的奶牛。而在2020年,這只奶牛似乎病了,似乎并不能為他的主人帶來更多的利益了,而他的主人似乎早在去年就想到與它松綁。
去年SEB集團所持蘇泊爾股份全部解禁后就曾表示:“在2021年2月之前不會將持股比例降至25%以下。”
這給了市場一個較為明確的信號,SEB或許要走了。
面對這一切,蘇泊爾這口“鍋”的前路或許將更加艱難。
向善財經原創稿件,訂閱號ID:IPOxscj,商務轉載合作聯系:a913613543,轉載保留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