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祭出的大招《無畏契約》,能不能成為下一個《英雄聯盟》?互聯網+
導讀
6 月 8 日,國服《 無畏契約 》開啟了刪檔終測。
6 月 8 日,國服《 無畏契約 》開啟了刪檔終測。
6 月 8 日,國服《 無畏契約 》開啟了刪檔終測。
這款騰訊代理的 FPS 競技游戲由拳頭開發,早在三年前就推出了國際服,除了國內可以說是火得一塌糊涂。
它同時也飽受非議,一邊被 LOL 選手水晶哥和各路玩家吹爆,表示玩起來極其上頭,這些年的大小比賽也從未間斷。
另一邊,也有一部分玩家覺得一眼頂針,垃圾抬走。
所以,當國內版本《 無畏契約 》宣布即將登錄,自然是熱度拉滿。
現在打開所有直播平臺,甭管大小主播,永遠能看到有人“ 瓦不停蹄”。
那些曾經在國內玩著國際服,頂著 100+ 延遲的高 ping 戰士,終于也馬上能享受到原生 20ms 的暢快電競體驗了。
但在鋪天蓋地的宣傳造勢下,國服《 無畏契約 》自然也迎來了眾多質疑。
這游戲到底好不好玩?在國內會不會像《 堡壘之夜 》一樣水土不服?又能否成為下一款《 英雄聯盟 》?
小發跟朋友高強度開黑一整個周末后,今天就來聊聊這事兒。
首先,跟沒玩過的差友簡單介紹下《 無畏契約 》。
其實如果拋開它的 UI 設計、人物建模、英雄技能來說,那它應該是近幾年最傳統的一款 FPS 競技游戲。
這里的傳統,對標的自然是老大哥——《 CS:GO 》。
我們能從《 無畏契約 》中看到很多《 CS 》的影子,比如緩慢的移動速度、對槍法要求嚴格的頭線定位、超短的 TTK ( 完成一次擊殺所需要的時間 )、 對競技平衡性的絕對把控、亦或是封煙、背閃、 急停等技巧。
這與《 使命召喚 》、《 戰地 》、《 穿越火線 》等大伙熟知的 FPS 都不同。
而《 無畏契約 》特別的地方,則是多了 MOBA 游戲中的英雄選擇、技能釋放等要素,不同英雄之間有位置、分工以及配合要求。
聽到這兒,大伙的第一反應肯定是《 軍團要塞 》、《 守望先鋒》。再加上《 無畏契約 》畫風同為美漫風格,就更使得它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個由OW+CS 雜交出來的產物。
但實際玩起來,它像,卻也完全不是這么回事。
在《 無畏契約 》中,英雄技能更像是《 CS 》里的投資類道具,如閃光彈、煙霧彈等作用等同,不過要更豐富些。
比如,這里的英雄種類按作用劃分。
分別有守護、先鋒、控場、決斗四個位置,而在玩家口中,又通常被稱為崗哨位、信息位、封煙位、輸出位。
他們的作用分別是回血復活、防守隔絕地形、標記敵方點位、封鎖視野、利用位移和技能輸出等等。
每個位置在一局游戲中都是勝負手的關鍵,因此需要極高的配合 ( 可以說必須開麥交流 )。
而它的槍械商城,又和 CS 類似,都需要經濟管理。
比如,開局按 B 在商城購買武器時,只能全員打手槍局。
然后根據第一局的勝負,再判斷第二局是要 e 一把繼續用手槍,還是起一把大槍。
要說區別,在《 無畏契約 》里可能就不像《 CS:GO 》那樣,容易滾起 敗方雪球,相對好理解一些。
既然大家的槍都一樣,所以雖然在《 無畏契約 》中有位置劃分,但角色的限制也不同于《 守望先鋒 》。
最大的區別在于,即便隊友全寄了,只剩個奶媽或輔助位 ?,也有一打五反殺的機會。
因此,暫且不論國服的事,《 無畏契約 》能在全球大火,還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是它的玩法相當靠近《 CS:GO 》,這種極其成熟的 FPS 電競標桿,整局游戲運氣成分占比相當少,幾乎只考驗槍法、地圖理解、團隊配合。
然后是游戲的平衡性,無論是英雄還是槍械,都可以說是目前的電競范本,起碼小發覺得比《 英雄聯盟 》強。
加上它的配置要求也算不上高、新潮的美漫畫風玩家受眾度強,還是由拳頭開發的,出圈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不是每個拿弓的都是半藏
可目前的國服,要說它能像國際服一樣風靡,可能還為時尚早。
首先,小發這幾天玩下來,感覺這游戲要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
如何提升新手體驗。
退一萬步說,我們就假設所有玩家都有 FPS 基礎,來玩《 無畏契約 》的都是《 穿越火線 》 老玩家。
此時需要學習的東西至少有:
各個英雄的技能、地圖點位、武器手感、經濟管理( 開局思考如何買槍 )等。
加上它鼓勵爆頭強調一槍擊殺,而不是壓槍,而且射擊時還不能移動,否則彈道就會亂飄,所以必須要練習急停來適應手感。
而且這游戲目前幾乎沒有其他玩法,清一色的“ 爆破 ”地圖,對于想打打團隊競技休閑一下的玩家,可能完全適應不了這種容錯率極低的模式。
盡管目前國服的英雄數量只有 12 個,地圖 4 張。
相比國際服的 21 個英雄,7 張地圖來說,理解起來會稍微快一點,但以我的悟性,起碼也得玩個 100 小時,才能談得上熟悉。
如果放到 5 年前,小發覺得這些都不是事兒。
但如今是 2023 年,大伙的選擇太多,面對一款有著較高上手成本的新游戲時,很難保證不發杵。
就終測的游戲環境來說,小發除了剛玩那幾局,就沒碰到幾個純新手。
游戲里匹配到的要么是有著一定 CS:GO 基礎的選手,要么就是國際服老玩家,這更使得游戲環境壓力倍增。
新玩家一局下來,有時候還沒看到人就贏了;有時候剛露面就被爆頭,腦袋永遠在對方的槍線上,沒啥游戲體驗。
以及語音里各種老玩家才懂的術語、報點,經常搞得新手一臉懵逼。
這是國際服與國服間橫跨三年的鴻溝,想讓環境恢復穩定,還是需要時間。
如果我們繼續假設,《 無畏契約 》的新玩家數量這次能創新高,大家也熱情高漲,愿意去練習和學習游戲玩法,那也不得不去面對經典的“ 國服環境 ”。
所謂“ 國服環境 ”的說法可能有點偏頗,但大多數玩家心里,這代表了兩件事。
一件事是開掛,一件事是噴人。
不瞞各位差友說,小發在《 無畏契約 》終測這兩天,是真沒少遇到外掛。
各種扳機 ( 遇到敵人自動開槍 )+透視 ( 看到掩體后的敵人 ),幾乎都在公共聊天框里明牌了。
之前測試就封了不少人
這里再補充一下,說說國際服《 VALORANT 》的外掛檢測機制。
關于這件事,我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介紹,簡單概括就是 《 VALORANT 》使用了拳頭自研的 Vanguard 反作弊系統,這玩意強到什么程度呢?
它能直接掃描用戶的硬盤和內存,發現外掛直接封禁機器,而且開機自啟,退了就不讓玩游戲。
所以國際服環境的外掛不能說沒有吧,至少可以說同類游戲中最好的。
但目前終測的國服《 無畏契約 》似乎并沒用上這套系統,而是騰訊自家的 ACE 反作弊系統,前身就是大家熟悉的 TP 反作弊。
這套系統和拳頭自家的那款原理一樣,都是掃盤+后臺檢測,早在《 PUBG 》等游戲登陸過。
就現在《 PUBG 》的環境,再看看《 無畏契約 》,說實話我不是很放心。
而且國內的掛哥名聲確實享譽國際,唯一怕的是,現在全聚集到國服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外掛后面也會跟著升級。
再一個,就是國服的噴人環境了。
這個事咋說呢,小發在國服《 無畏契約 》中,確實遇到過那種 Peace 隊友,互相鼓勵,老玩家也會語音教新玩家操作。
但那種壓力隊友,激情對噴的情況也很常見。
我不是強調國外玩家素質多高,而是他們說啥咱也聽不懂,所以無所謂。
但國罵可是刻在血液里的,有時候就很容易搞崩心態,勸退新人玩家。
所以,回到最開始的那個問題上。
國服《 無畏契約 》能復制《 英雄聯盟 》的傳說,成為國內電競新一哥么?
這個事小發目前還說不好,只能說“ 有待觀察 ”。
對新玩家來說,它的門檻降不下來,對老玩家來說,國服目前落后國際服好幾個版本,而他們早就氪了金,買了皮膚,轉戰國服意味著從 0 開始,很大不一部分人是舍不得的。
不過在《 守望先鋒 》出走,《 CS:GO 2 》沒推出前,玩家的選擇可能也只有《 無畏契約 》了。
撰文:赤膊朋克編輯:莽山烙鐵頭 封面:煥妍 部分素材提供:amagi
圖片、資料來源:
無畏契約、YouTube、百度CSGO吧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