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洲丝袜传媒另类_日韩在线免费视频_国内一区在线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三只松鼠,初代網紅潰敗啟示錄互聯網+

深眸財經 2022-05-19 14:40
分享到:
導讀

三只松鼠,過冬

三只松鼠,過冬 作者:高藤 原創:深眸財經(chutou0325) 當互聯網流量紅利見頂,一個網生品牌怎么在存量博弈的內卷漩渦中力挽狂瀾于既倒?  近幾年,這個問題產生了很多種答案:回歸基礎設施、深耕供應鏈、重啟線下布局、轉戰品牌建設做管道、重做產品本身等等,毋庸置疑的是,這些答案都有同一個特點:慢。自去年下半年消費融資熄火之后,由快變慢,由輕變重也變成了所有新消費品牌下半場的主旋律。 在這場存量競爭的血戰中,有如元氣森林一樣的新消費指明燈,短短4年靠互聯網打法逆襲,而其不同于其他網紅品牌的底氣在于:它一開始就以產品研發為核心,深度布局供應鏈。創始人唐彬森曾說,最好的突圍之道就是從產品本身下功夫,雖然這條路可能走得很慢,但可以走得很遠。  有先知先覺者,自然,也有后知后覺的大多數。 比如,三只松鼠。在線上流量紅利見頂之后,依然試圖加速擴張,而后推翻戰略重新進行聚焦,輾轉騰挪最終依然陷入一系列困境。連續2年營收下滑,食品安全頻上熱搜、2年關店300家一度沖上熱搜、高管涉刑犯案屢禁不止、廣告營銷屢次致歉,現在的三只松鼠,業績承壓、四面楚歌。 何以至此?  在深眸財經看來,商業戰場沒有永遠的贏家,前期順風順水的三只松鼠走到目前困局,表面看是線上流量式微帶來的轉型之痛,根本原因在于其長期核心競爭力的缺失、內控管理混亂、沉溺于舒適區盲目自信引起的疊加連鎖效應。 從驕子到棄子 作為“互聯網零食第一股”,三只松鼠曾經紅極一時。  2012年上線天貓65天,成功登上堅果類目銷售額第一;2016年全渠道銷售額突破50億;2019年全年銷售額突破百億,于是19年底,章燎原在萬眾矚目之下宣布:2020年三只松鼠將開出1000家線下門店,5年內,將開設10000家線下門店。 當然,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自2020年開始,三只松鼠連續兩年營收下滑,剛過去的2022第一季度更是營收凈利雙降。財報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三只松鼠營收為30.89億元,同比下滑15.85%。凈利潤1.61億元,同比下滑48.75%,業績下滑之下斷臂求生,萬店計劃也不得已踩下剎車。2022年一季度公司超400家店鋪出現階段性閉店,這一數據已經超過2021年全年關店數據,據36氪小希報道,截止5月10日,三只松鼠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已全面暫停門店擴張。 對于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解釋稱:營收下滑原因是一季度年貨節的時間變短、疫情導致線上物流訂單無法發出、線下門店因疫情閉店、關閉線下粗放型的分銷業務。  這份解釋顯然過于牽強。原因在于兩點。 第一是從時間節點來說,第一季度通常都是休閑零食行業旺季,有春節支撐,促活活動會明顯增多,訂單會迎來加速。 第二是從競品角度來說:同一時間作為競品的良品鋪子,2022年第一季度總營收29.42億元,同比增長達14.30%。來伊份第一季度營收13.1億元,同比增長8.27%,凈利潤甚至創下了歷史新高。疫情、年貨節等客觀條件的影響對線上線下同賽道的玩家都是公平的,將主要癥結歸于客觀因素勢必難服眾口。 除此之外,三只松鼠被曝已多次被大股東減持。過去的2022年第一季度,IDG資本旗下NICE GROWTH LIMITED基金減持了523.19萬股,減持幅度創下新高。實際上,NICE GROWTH LIMITED并非第一次減持。早在2020年7月8日,NICE GROWTH LIMITED和Gao Zheng基金就公布了減持計劃,表示將在6個月內減持三只松鼠不超過公司總股本9%; 5月12日,三只松鼠被深股通減持5.22萬股,最新持股量為226.28萬股,占公司A股總股本的0.56%,截止5月16日收盤,三只松鼠市值85.89億,相比較巔峰時期的360億,已經蒸發274億多。 短短幾年,三只松鼠不僅從當紅炸子雞淪為資本棄子,而且也正在被消費者所拋棄。 建不起的產品護城河 萬般市場歸于產品。 于商業世界而言,產品為王、誠意制勝為最基本又或最好的法則,然而,雖然常坐休閑零食的頭把交椅,但本質來說三只松鼠依然是一個沒有產品護城河的零售企業。 眾所周知,三只松鼠的起勢四個字就可以概括:電商流量。從無人問津到零食江湖一哥,快,是它的逆襲標簽,當然,也成為其最直接的軟肋。急功近利的結果就是,三只松鼠根本沒有耐心做時間的朋友,潛心研發產品,當然,也沒有傳統企業常年供應鏈的積累。 我們從財報數據可以看到,2021年,三只松鼠的研發費用僅有0.57億元,營銷費用是其36倍。另外,三只松鼠在創立之初,就摒棄傳統食品公司自建工廠的模式,采用“代加工+貼牌”的生產方式,換言之,三只松鼠其實從不生產零食,只是零食的搬運工。這種模式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上游產品端質量難以保證,食品安全事故頻發,這也是為什么品控成為三只松鼠發展的致命缺陷。 段永平說過一句話:消費品公司如果過分重視營銷而不重視產品,一定沒有未來。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也表示,“三只松鼠的經營思維,是用輕資產運營來規避重資產的經營風險,但代工廠模式是存在高風險的,因為企業無法盯住每個代工廠的每個環節。  其次,消費者視角來看,三只松鼠只是一個包裝更好,價格更貴的休閑零食而已。 就口味而言,三只松鼠并沒有太大的競爭力,更多的評價是一般般,名氣大于實際,直接說難吃者也不在少數; 就質量而言,很多用戶表示:堅果的品質嚴重下滑,和剛出來那會兒相比已經完全掉在地板上;  就包裝而言,早期的三只松鼠其實賣的不是產品,光鮮亮麗的包裝,成為吸引年輕女孩子的殺手锏,但休閑零食在包裝上下功夫,無異于本末倒置; 就食品安全而言,截止2022年5月16日,三只松鼠在黑貓投訴中,投訴量達1608條。其中,投訴最多的就是在食品中出現各種異物,包括蟲卵、石頭、頭發、線頭、霉菌、老鼠屎等等不一而足; 除此之外,被奉為救命稻草的子品牌小鹿藍藍也不乏投訴,“兒童零食”對于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有更高的要求,而缺乏國家標準、同質化嚴重、性價比低等問題,更讓家長們望而卻步,三只松鼠任重而道遠。 以營銷起家的三只松鼠,廣告營銷接連翻車、品質問題持續未解,正在一步步觸碰消費者底線。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之下,其實Z世代越來越愿意為健康、性價比高的產品付費,但是,貴依然是三只松鼠長期為消費者詬病的一點,本質是其產品本身價值難以匹配當前價格。  三只松鼠花了10年的時間把品牌種在消費者心智中,但是,這卻沒有帶來口碑效應,因為一個在供給端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用產品完成口碑建設幾乎是不可能,三只松鼠在慢慢丟掉越來越多消費者的信任,而信任是不可逆的。 主動聚焦or被動妥協 在經歷所謂戰略升級之后,“聚焦”成為三只松鼠新階段的口頭禪。 聚焦有三層,第一聚焦堅果-品類回歸;第二聚焦線下分銷,尋求新的增量。第三聚焦子品牌建設,打造下一個小鹿藍藍。 聚焦堅果,一方面可以理解為重新回到長板效應,畢竟這么多年消費者心智已經不需要教育。但另一方面,暴露出三只松鼠已然無法跳出舒適圈進行品牌轉型的困局。 聚焦線下分銷,2021年,三只松鼠新分銷渠道實現營業收入16.0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16%,占總營收16.47%,分銷戰績讓松鼠團隊信心滿滿。然而線下渠道紛繁復雜,巨頭林立。截止今年一季度末,其直接競品良品鋪子線下門店數達3007家,較年初增加33家。其中自營門店為907家,加盟門店為2067家;來伊份2021年門店總數達3488家,其中直營門店2194家,加盟門店1294家。從渠道貢獻收入來看,良品鋪子線上線下各占50%,來伊份線上一成線下九成。 面對良品鋪子、來伊份等線下渠道強悍的直接競品,三只松鼠線下戰爭難言輕松。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缺乏透明度,線下品牌商對渠道的產品監管、價格控制也不理想,如何解決線上線下價格體系不統一的矛盾,成為另一個待解決的突破點。 新零售專家鮑躍忠認為:目前三只松鼠的流量思維已經不適應新的市場競爭,在最新規劃中,創始人章燎原也表示:要忘記流量時代,并習慣放緩增長。可見遭受“毒打”的章燎原正在變得尊重規律和現實。因為出身草根,章燎原的身上總有一種江湖氣。曾經的章燎原,毫不避諱對線下門店的不屑一顧:“傳統臨街的零食店鋪以前花幾十年打造的系統,在我眼里一文不值。”其次,“與其花錢研究公司治理,不如請公司團隊吃飯喝酒”等豪言壯語也在透露著一個草根創業的局限性:江湖義氣攻時易,守時難。 聚焦子品牌建設,三只松鼠拓展的4個子品牌目前財報中只剩下小鹿藍藍一個,它也成為全村的希望。然而,在小鹿藍藍上線同期,良品鋪子就推出小食仙,專注3-12歲兒童零食。在飛速增長的兒童零食賽道,新玩家更是不斷涌入搶占市場,在同質化嚴重的品類競爭中,想孵化子品牌,沒有高品質的口碑,也沒有強悍的供應鏈支撐,小鹿藍藍未來是否會陷入新的流量沼澤,還未可知。 作為初代網紅,三只松鼠站在時代的風口之上乘勢而起,10年發展由快變慢,跑不動的三只松鼠,一直在折騰,但是,外延的擴張并不能掩蓋其內在的缺失,沒有品質和體驗、沒有口碑、沒有供應鏈降本增效,再多的變革,也難以翻出時代的浪花。
松鼠 產品 零食 品牌 門店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