姍姍來遲的集度汽車,還有戲嗎?互聯網+

依托于百度的阿波羅自動駕駛系統的集度汽車,集度汽車甚至比一般的新能源汽車更,明確了今年集度汽車要實現的目標。
如今新能源汽車賽道早已擠滿了競爭者,即使有不少跨界造車品牌陸續消失,新勢力品牌的車型依然前仆后繼地涌入市場。
而這一次,終于輪到百度交出跨界造車的答卷了。2021年3月集度正式成立,這是一家由百度發起成立,并由吉利控股集團戰略投資的汽車機器人創業公司。
背靠百度和吉利集團,集度汽車理應有享受眾星拱月般的關注,但實際上集度汽車在業界和消費者的討論度始終不溫不火。除了消費者的熱情被過度營銷提前透支了以外,集度汽車也缺少了能打動用戶的“硬實力”。
自動駕駛功能顯雞肋,用戶關注度不高
近十年,因為國家政策的推動和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跨界造車已經不是稀奇的事情。2021年3月百度與吉利控股共同組建了集度汽車。截至ROBO-01探月限定版上市之際,集度汽車才成立了600天。
可以說,與吉利的這次合作才終于真正實現了百度的十年“造車夢”。早在2013年就布局汽車賽道的百度曾經合作過奇瑞、長安、江淮、北汽等等廠商。彼時的百度希望可以把自己研發的自動駕駛技術實現落地并量產,但這一目標歷經多年也仍未實現。
從集度汽車首款車型的宣傳開始,便把自身標榜為“一個定義未來出行方式的全新物種”。或許是為了符合這一品牌理念,集度汽車的宣傳手段也走向另類的路線:第一款概念車在元宇宙進行發布,建立一個叫希加加的虛擬車主,而集度汽車的主理人夏一平則是在自己家里通過虛擬形象參與發布會。但整場發布會的特效設計略顯粗糙,也遭到不少網友吐槽是五毛錢特效。
盡管在發布會上夏一平向觀眾描述了各種關于智能車的美好暢想,但集度汽車成立時間短不說,所謂品牌形象、智能技術都只停留在集度的宣傳動畫里。甚至集度汽車的發布會,也上演了一場“無實物表演”。因此外界有不少聲音認為集度是動畫片造車,給用戶畫餅,質疑集度無法把超前的產品概念在量產車上實現。
集度汽車的核心賣點,實則就是百度研發多年的無人駕駛技術。百度的李彥宏曾經表示,2020年百度在無人駕駛上花了200億元的研發費用。從過往集度汽車的宣傳口號來看,集度汽車的目標是成為標桿智能化產品和標桿的自動駕駛體驗。
根據目前各大新能源品牌的銷售情況來看,智能化與智能駕駛并非最吸引用戶的賣點。例如比亞迪憑借電池技術與性價比贏得市場,而蔚來是布局換電站來獲取用戶口碑,理想則是憑借寬闊的空間成為家庭用戶的首選。
自動駕駛雖然能彰顯集度的科技實力,但一旦出現重大事故,必然會影響到品牌的形象。尤其是去年,蔚來發生了一起關于自動駕駛的交通事故之后,對品牌形象的打擊甚大。
之后,各大品牌不再強調自動駕駛,而是以輔助駕駛功能來取代。更重要的一點,智能駕駛不單單是對于車而言,對于道路建設、基礎設施等都有更高的要求,道路的智能化升級也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
在自動駕駛技術未完全成熟以前,相信也沒什么消費者想要充當小白鼠。而汽車智能化雖然可以錦上添花,但卻沒法成為影響用戶下單購買的推動因素。
量產車能否如期交付成懸念
在今年6月舉行的概念車發布會上,集度CEO夏一平曾表示,量產車和概念車的相似度將達到90%。10月27日,集度汽車旗下的汽車機器人ROBO-01探月限定版正式發布并上市,新車售價39.98萬元。
讓我們與6月8日曾經出現在公眾面前的概念車相比較,這款集度ROBO-01可以說是“縮水”不止10%了。
首先,此前被集度自封為“創新設計”的激光雷達,最終沒有出現在前機蓋上,而是被調整到車前大燈內;可伸縮的U形方向盤不能伸縮了,只保留了U形;曾經給觀眾眼前一亮的蝶翼門也消失不見了。
其次高達四十萬的售價,讓不少用戶望而卻步。就算有“探月”的噱頭加持,在內卷加劇的造車圈,集度ROBO-01探月限定版的各項配置也并未達到40萬應有的水平。
另外遵循汽車機器人的設定,ROBO-01車內各種物理按鍵和撥桿基本被取消,盡管科幻感十足,但這種全憑語音交互的方式依然顯得過于激進了。
且不論用戶對于剛面世的ROBO-01評價如何,對于集度汽車而言,更大的難關還在后頭。
關于新車的銷量目標,集度汽車CEO夏一平表示自己的目標是“每個月能賣一萬臺。”這一目標,理想花了六年實現,蔚來則是花了七年時間。
同時,在新車上市前百度CEO李彥宏已經把汽車預訂量寫入了OKR,明確了今年集度汽車要實現的目標,即半年內接受訂單,一年內交付車輛。
集度汽車被下達了軍令狀,時間十分緊迫。不僅如此,集度汽車恐怕還面臨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受疫情和國際關系影響,芯片供應問題成為全世界汽車產業的痛點。光是今年第一季度,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車市場已累計減產115.8萬輛。其中,中國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增加至7.1萬輛。
李彥宏的這番夸海口,不知是否有考慮到從去年蔓延至今的“芯片荒”。
集度汽車甚至比一般的新能源汽車更“吃”芯片。在傳統燃油車上,一般需用到650顆左右的芯片,而新能源車平均每輛所需芯片數量高達1500顆。依托于百度的阿波羅自動駕駛系統的集度汽車,宣稱量產車型可實現L4級自動駕駛水平。這就意味著,集度汽車比起市面上其他新能源車,需要更高的算力和更多的芯片。
因此,芯片供應的不確定性成為集度汽車量產計劃的最大挑戰。量產是所有新勢力車企的門檻,只有過了這一關,集度汽車才算是一家合格的車企。
內憂外患之下,集度汽車前途不明
對于集度汽車而言,不僅要應對行業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還要面臨自身內部可能存在的問題。外界對于百度與吉利的牽手合作,一直都是褒貶不一。
夏一平多次強調集度汽車是獨立運營的公司,與吉利、百度都僅僅在商務模式上合作。從合作形式來看,這種形式無疑是理想的選擇之一。但從后續的發展情況來看,集度的定位更像是個孵化項目。自組團隊,自尋空間,免不了還要自籌糧草。
吉利作為傳統燃油汽車廠商,本身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有了不少作品。在與百度合作時,吉利同時也在大力發展自家高端純電品牌“極氪”。而且,從沃爾沃到阿斯頓馬丁,吉利合作的對象真的不少,集度的分量能占據幾何還真不好說。
而百度內部關系復雜,派別林立也不是新聞。所以,集度汽車看似是強強聯合,有著百度的Apollo技術+吉利SEA架構,集度汽車究竟能多大限度爭取百度與吉利內部最優質的資源,恐怕有不少障礙要解決。
就算內部問題捋順了,外部的競爭對手也虎視眈眈著。盡管集度汽車自行將特斯拉Model Y設為直接競爭對手,但顯然集度汽車要面臨的對手不可能只此一位。
進入2022年以來,包括蔚來、哪吒、零跑等造車勢力紛紛將目標瞄向了港股,開啟新一輪資本造血。
ROBO-01闖入的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區間,幾乎所有造車新勢力都有中大型SUV產品,最近幾個月上市的就有小鵬G9、理想L8/L7、問界M7等。這些產品和ROBO-01探月限定版價格相近、尺寸相仿,集度并沒有體現太多自身優勢。
友商們經過市場檢驗與前期智能積累,陸續推出新產品,甚至將在很大程度決定集度發布在元宇宙的汽車機器人,會否泯然眾車矣。
在喜憂參半的行業背景下,集度的出現是有積極意義的,不可否認它在智能硬件和智能軟件上的高標準是領先的。
集度汽車面對的是一個越發擁擠的造車賽道,走上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獨特道路,雖難言成功,但下結論說失敗也為時尚早。集度汽車作為后來者,要靠什么吸引用戶,決定了集度汽車能否成功沖擊現有新勢力汽車格局的關鍵之一。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