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洲丝袜传媒另类_日韩在线免费视频_国内一区在线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利潤大跌一到三成!「營銷大師」湯臣倍健為何增收不增利?互聯網+

節點財經 2023-01-10 13:42
分享到:
導讀

居民健康意識,成為A股市場炒作的“新主線”。 1月6日晚間收盤,A股營養保健品巨頭湯臣倍健收報24.46元/股,微

居民健康意識,成為A股市場炒作的“新主線”。 1月6日晚間收盤,A股營養保健品巨頭湯臣倍健收報24.46元/股,微漲3.12%,而追溯近三月內,該股已漲近40%。 然而,雖2022年末之際湯臣倍健股價進入穩定的上行區間,但公司第四季度卻有可能陷入了虧損。 1月3日晚間,湯臣倍健發布2022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全年預計公司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28億元-15.7 居民健康意識,成為A股市場炒作的“新主線”。 1月6日晚間收盤,A股營養保健品巨頭湯臣倍健收報24.46元/股,微漲3.12%,而追溯近三月內,該股已漲近40%。 然而,雖2022年末之際湯臣倍健股價進入穩定的上行區間,但公司第四季度卻有可能陷入了虧損。 1月3日晚間,湯臣倍健發布2022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全年預計公司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28億元-15.79億元,同比下降10%-30%。 另一方面,公司營收增速從前一年的接近22%滑落至“略有增長”。對此,公司將業績失速原因歸咎為疫情管控線下流量的減少,然而雖線下客流減少,但上年度的銷售費用率卻大幅增長。 業績承壓下,湯臣倍健一邊重金推廣新品線,一邊不斷擴建產能,轉型失敗之后,聚焦主營業務成了湯臣倍健當下的主要任務。 居高的銷售費用 根據前三季度披露的數據,2022年前三季度湯臣倍健歸母凈利潤為14.82億元,以此估算,第四季度歸母凈利潤為-2.54億元至0.97億元,這也意味著第四季度公司可能已是虧損狀態。 雖暫未公布營收數據,但公告中顯示,昔日的保健品龍頭其業績增速從前一年的22%到今年的“略有增長”,而湯臣倍健也將其背后原因歸結為疫情防控影響。 從此前三季報財報數據來看,公司前三季公司營收僅微增2.18%,已創同期歷史新低,而縱觀過去十年,湯臣倍健三季末營收增速中位數達到了25%。 湯臣倍健表示,上年度線下門店動銷活動受疫情防控影響,境內線下業務承壓,境內線上業務收入實現一定幅度增長。 從銷售模式來看,湯臣倍健主要包含經銷和直營兩種銷售模式。直營模式主要在電商平臺,以品牌旗艦店或自建站的方式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公司境內及境外部分線上業務采用直營模式。 經銷模式以線下為主,通過經銷商或公司直供給藥店、商超等零售終端,再由零售終端銷售給消費者,此外,湯臣倍健也是國內第一家把保健食品引入otc藥房渠道的廠家。 根據此前2022年12月5日湯臣倍健接受機構調研時披露的數據顯示,上年前三季度,境內線下渠道收入同比減少3.9%,境內線上渠道收入同比增長3.9%。 然而,雖線下渠道收入減少,但公司的銷售端費用投入卻十分大方。 常年以來,湯臣倍健的銷售費用率一直保持著在30%左右。而上年度前三季度,公司營收增速在僅增長2.18%的情況下,銷售費用增長了27%,銷售費用率高達到近34%。 從湯臣倍健歷年財報明細來看,銷售費用中大幅增加的部分主要是市場推廣費和平臺費用。 此前中報中公司表示,2022年下半年公司啟動了主品牌鈣和多種維生素兩大基礎營養品類沖冠戰略,加大了對核心產品蛋白粉的戰略投入,同時線上直營收入增加帶動費用投放增加,共同拉高了銷售費用率。 高商譽之劍 然而,揚言“加大戰略投入”的湯臣倍健,其口號也只停留在銷售費用上,實則公司的研發費用并不算高。 此前財報數據來看,2020年公司研發支出合計1.37億元,僅占營收的2.24%,而到了2021年,公司研發支出占營收比重竟下滑至2.02%,且增速遠低于營收增速。 而縱觀近兩年公司發展,湯臣倍健也屬實一路坎坷。 在保健品行業摸爬滾打近三十年的湯臣倍健在2019年首度虧損,全年營業收入52.62億元,同比增長20.94%;歸屬凈利潤約為-3.56億元,同比下滑135.51%;扣非凈利潤為-4.31億元,同比下滑147.11%。 而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為計提資產減值。 2018年湯臣倍健斥35億元巨資收購澳洲益生菌公司Life-Space Group(以下簡稱“LSG”),收購溢價高達34倍,這也是湯成倍健上市以來最大的跨國并購,也由此形成了21.66億元的商譽和14.14億元的無形資產,合計占總資產比重達到36.57%。 而僅在一年后公司因LSG業績不達預期,湯臣倍健對商譽和無形資產分別計提了10.09億元和5.62億元的減值準備,導致當年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然而當前來看,LSG的市場表現依舊不明朗。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LSG的境內外收入合計分別為5.87億元、6.99億元和8.43億元,年增速分別為19%和20%。 而若LSG疲軟態勢持續,那么很快將再次迎來計提商譽減值。而一旦再次發生減值,有可能給湯臣倍健再次帶來大額虧損的沉重打擊。 就在去年2月25日,證監會對湯臣倍健董事長梁允超及另外三位高管在內的四人,下發了一份通報批評,稱其在并購LSG時未充分披露《電子商務法》實施可能帶來的重大風險,且未披露LSG在2019年1-6月出現虧損的事項。 此前想要打開海外市場而收購LSG的湯臣倍健并沒有得到可觀的營收,而高額商譽也時刻懸頂。 自2019年首次虧損后,湯臣倍健迅速調整了策略,在2020年初步完成了電商業務、功能食品、OTC業務的戰略架構的調整和搭建,到2020年底也實現了扭虧為盈。 然而2022年的業績預告來看,公司第四季度或將再度陷入虧損的局面。如此看來,無論是渠道端還是并購導致的商譽爆雷,都間接說明了當下公司成長速度的極度不穩定。 截至目前,公司除了主品牌“湯臣倍健”、關節護理品牌“健力多”、眼部健康營養品牌“健視佳”,還有“健樂多”、“健視佳”、“健安適”、“舒百寧”等。近幾年還收購了兒童營養補充劑品牌“Pentavite”和LSG公司的益生菌品牌“Life-Space”。 對于湯臣倍健來說,LSG已成時刻懸在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這并非湯臣倍健首次在資本運作領域碰壁。 左手買理財,右手賣資產 2022年10月,湯臣倍健退出凡迪基因,對此,湯臣倍健相關負責人曾回應表示,“正常的投資行為,處置長期股權投資。” 追溯湯臣倍健與凡迪基因的糾葛,2015年公司投資人民幣8,760萬元,入股基因測序企業上海凡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持有19%股權,另外通過與廣發信德設立的健康產業投資基金持有7.2%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凡迪基因實則是一家主營業務為基因測序的企業,而一家保健品公司投資基因測序企業,屬實是大幅度跨界。 到了2019年,凡迪集團開始顯露頹勢,出現了延遲支付工資和應付款的資金鏈斷裂跡象,2020年1月10日,凡迪法人及總經理向各股東發出《關于公司經營再次出現嚴重困難的緊急報告》,宣告公司徹底進入經營困難狀態。 跨界“試錯”后,湯臣倍健徹底退出上海凡迪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而近十年來,僅湯臣倍健公告中涉及的并購重組或項目投資等資本運作就多達24項,與此同時,公司也大手筆買入理財產品。 2022年上半年,公司委托理財發生額合計為67.3億元,其中單筆最大委托理財金額為25.4億元,未到期余額為20.7億元,而這筆委托理財的資金來源為募集資金。 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累計投入募投項目的募集資金7.88億元,使用閑置募集資金購買大額存單1,000萬元,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合計20.7億元,其他剩余募集資金存放于募集資金專戶管理。 而募資之際,湯臣倍健表示資金將用來進行產能項目建設,然而多處項目遲遲未有進展,公司對此解釋稱:受國內疫情影響,公司境內線下業務承壓,上半年公司“珠海生產基地四期擴產升級項目”和“數字化信息系統項目”建設進度有所放緩。 時至今日,公司的仍需靠國內的保健品業務支撐業績,然而如今業績失色,第二增長曲線遲遲無法形成的情況下,湯臣倍健能否再新元年扳回一局?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作者 / 王力 來源 / 環球老虎財經app
湯臣倍 公司 LSG 銷售 虧損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