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洲丝袜传媒另类_日韩在线免费视频_国内一区在线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滴滴迎來首份公開財報,經調整EBITA虧損75億元互聯網+

出行一客 2021-12-31 13:07
分享到:
導讀

由盈轉虧,退美股回港股,滴滴仍在艱難行軍.

由盈轉虧,退美股回港股,滴滴仍在艱難行軍. 由盈轉虧,退美股回港股,滴滴仍在艱難行軍
文 | 郭達森
12月30日,滴滴公布了本年度未經審計的第二、第三季度業績。


▲ 圖源IC
上述季度業績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的總收入為482億元人民幣。2021年第三季度,滴滴的總收入為427億元人民幣,環比下降11.48%。同時,滴滴再次披露啟動紐交所退市及港股上市相關準備的信息。
從最近兩個季度的財報數據分析來看,滴滴的營收有憂也有喜。國內出行業務單數及交易額,均有逾8%的下滑;同時,海外業務增環比增速顯著,實現逾15%的增長。
對于普通人來說,這是“暫別”滴滴的又一日。有的人選擇其他平臺,有的人去而又返。對于同業來說,在過去半年間,網約車市場競爭激烈猶如換了人間。終究,廣袤的中國網約車市場需要好的產品供給,容得下更大的增長空間。
截至發稿前,滴滴(DIDI.US)股價為4.94美元/股,相較前一日下跌8.18%。
艱難的行軍 由盈轉虧、退出美股回歸港股
滴滴當前收入由三部分構成,中國出行業務(中國網約車、出租車、代駕和順風車等業務)、國際業務(國際出行和外賣等業務)和其他業務(共享單車和電單車、車服、貨運、自動駕駛和金融服務等業務)。
從不同收入構成來看,滴滴2021年第二季度 482億元人民幣的總收入中,中國出行業務的總收入為448億元人民幣,國際業務的總收入為8億元人民幣,其他業務總收入為26億元人民幣。在非通用會計準則口徑下,滴滴經調整息稅攤銷前利潤(EBITA)為虧損23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實現收益2億元人民幣。其中,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出行業務實現收益17億元人民幣,國際業務虧損12億元人民幣,其他業務虧損28億元人民幣。
相比之下,滴滴2021年第三季度 427億元人民幣的總收入中,中國出行業務的總收入為390億元人民幣,國際業務的總收入為10億元人民幣,其他業務的收入為27億元人民幣。在非通用會計準則口徑下,滴滴2021年第三季度調整息稅攤銷前利潤為虧損75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為虧損0.17億元人民幣。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出行業務虧損0.29億元人民幣,國際業務虧損18億元人民幣,其他業務虧損57億元人民幣。
其中,主要受對橙心投資的公允價值變動影響,滴滴在第三季度確認了208億元凈投資虧損。受此影響,滴滴2021年第三季度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306億元。
從最近兩個季度的財報數據分析來看,滴滴的營收有憂也有喜。國內出行業務單數及交易額,均有逾8%的下滑;而海外業務增環比增速顯著,實現了逾15%,兩位的高增長。
從核心平臺總交易額(GTV)來看,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核心平臺總交易額為733億元人民幣,中國出行業務的總交易額為646億元人民幣,國際業務的總交易額為87億元人民幣。
2021年第三季度,滴滴核心平臺總交易額為687億元人民幣,中國出行業務的總交易額為584億元人民幣,環比下降9.6%;國際業務的總交易額達到103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18.4%。
就單量規模來看,2021年第二季度,核心平臺總單量規模為30.04億單,中國出行的總單量規模為25.7億單,國際業務的總單量規模為4.34億單。
2021年第三季度,核心平臺總單量規模為28.55億單,中國出行的總單量規模為23.56億單,環比下降8.3%;國際業務的總單量規模為4.99億單,環比增長15%。
與財報同步公開的,還有啟動紐交所退市及港股上市準備的相關信息。本月初,滴滴宣布董事會支持公司從紐交所退市,已批準公司進行相關工作,董事會也授權公司啟動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準備工作。按14美元/股的發行價來算,滴滴出行股價整體跌幅達64.7%,市值蒸發約436.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00億元。
此外,滴滴還宣布阿里巴巴高級法務總監、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法律顧問張毅被任命為滴滴董事會董事,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辭任滴滴董事會董事。
一超多強格局現裂縫 網約車市場風云再起
2021年下半年以來,網約車行業的融資事件明顯增多。隨著滴滴出行面臨監管調查,二線網約車平臺紛紛抓緊搶占市場份額,資本也在沉寂數年之后重回這一領域。
有產業專家告訴筆者,在滴滴面臨數據安全合規的檢查時,傳統一家獨大的行業格局出現了縫隙。在數據合規之后,必然會迎來上路資質等各方面的嚴格審核。在此背景下,以合規見長的傳統車企背景的出行公司,有了快速發展的機遇。
一位資本界人士對筆者表示,現在網約車行業一超多強的局面不會持續,各家都在爭奪成為那個“Lyft”。對比美國市場,Uber長期占據主導地位,但Lyft快速發展,截止2021年7月,Lyft在美國的市場份額為31%,Uber為69%。如今,中國也到了這個發展階段。
上述人士解釋稱,網約車行業仍有較大的投資空間。從行業的投資邏輯來看,網約車既是剛需、也是高頻的賽道,市場規模至少在4000億以上,同時仍然有20%左右的年均增長。從用戶層面來看,截至2021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網約車用戶規模僅為3.97億,滲透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同時,新能源網約車的更迭也給了新平臺以發展的契機。
網約車行業作為交通服務行業,其發展和自身價值,建立在與用戶、社會公眾、政府部門之間重復多次的博弈的基礎上。只有奉行長期主義,才能讓網約車行業健康發展。
一位接近相關部委的專業人士對筆者表示,在監管層看來,網約車的共享屬性和出租車相似,在環境效益上比私家車稍強。總體來說,目前行業仍處于嚴格合規化的階段。
事實上,合規司機的增量空間有限,保證存量、維護司乘權益是監管和平臺共同的發力點。相關部委在最新通知中明確,要求平臺降低過高的抽成比例,保障司機獲得合理勞動報酬和休息時間。
同時,安全問題是網約車發展的高壓線,公眾對此的容忍度十分低。即便,2018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的大數據報告曾顯示,網絡約車司機每萬人案發率為0.048,傳統出租車司機每萬人案發率為0.627。相比之下,網約車服務中的犯罪比例更低。
企業必須斥巨資扎好安全柵欄。2019年,滴滴安全投入超20億元,安全工作團隊擴充至2548人。2020年,滴滴在安全專項經費的投入已達30億元。
目前有關部門正針對網約車行業進行整頓,督促行業全面依法合規經營,安全第一。對于重資本進入網約車的車企而言,憑借自身生產制造研發方面的優勢,或許在安全和品質方面能給用戶提供更好的保障條件,這是傳統車企的優勢,對整個行業來說,也有助于有序競爭發展。
暫別滴滴的半年 那些離開又回來的司機和用戶
6月30日,距離滴滴在美股上市不到48小時,滴滴遭網絡安全審查,停止新用戶注冊,此后各大平臺陸續下架包括滴滴出行在內的25款App。截至12月30日,仍未恢復上線。
在無法下載滴滴的日子里,無論是美團打車,還是T3出行、高德打車、嘀嗒出行等網約車平臺都在抓住時間窗口,頻頻用優惠券、紅包等吸引用戶,開始“搶人模式”。一夜之間,仿佛又回到了2014年滴滴、快的兩家平臺補貼大戰的時候。
但做出行,更應該關注的是需求:乘客能不能打到車。


▲ 圖源IC
一位車企背景的網約車公司CEO告訴筆者,用戶出行的核心競爭點第一是確定性,第二是價格,第三是體驗和服務。他告訴筆者,確定性是指用戶在需要的時候能打到車,包括早晚高峰期或者特定場景。價格上并不完全是拼低價,最關鍵是滿足需求,“不要一下雨就價格漲3倍,還打不到車。”服務體驗則包括車和司機兩大方面,如果車好、車新,司機有標準服裝和話術,則體驗更好。
更好打到車,是處在“危”中的滴滴的“機”。“如果以單量來說過,肯定是滴滴最多,有的平臺在中心地帶還可以,但去比較遠的地方就不如滴滴了。”一位北京的網約車司機告訴筆者,他最喜歡的平臺是滴滴,滴滴更加完善,像導航定位這些都比幾家友商等更加精準。
但如何留住這些司機保證運力,也是滴滴面臨的挑戰。畢竟補貼大戰,補貼的不僅有乘客,還有司機。“現在是哪個平臺給的價格高就接哪個平臺,今天一天沒打開過滴滴,都是在別的平臺接單。”上述司機說道。



-END- 責編 | 王月倫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